【拼音名】Dàn Zhú Yè 【英文名】HERBA LOPHATHERI 【别名】碎骨子、山鸡米、金鸡米、迷身草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 的干燥茎叶。夏季未抽花穗前采割,晒...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唐本草》:此物(王瓜)蔓生,叶似栝楼,圆无叉缺,子如栀子,生青熟赤,但无棱尔。根似葛,细而多糁。北间者累累相连,大如枣,皮黄肉白,...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Dūn Shènɡ Cǎo 【别名】敦木卜江区(藏名) 【来源】为兰种植物西藏杓兰的根。7~9月采挖。 【原形态】草本,高30~45厘米。根茎短,生多数...
【出处】《本经》 【拼音名】Wú Yí 【别名】殿蓎(《本经》),无夷(《尔雅》郭璞注),芜荑仁(《千金方》),山榆子(《千金·食治》),山榆仁(《本草拾遗》),白芜荑(...
【来源】本品为茄科植物颠茄Atropa belladonna L.的干燥全草。在开花至结果期内采挖,除去粗茎及泥沙,切段干燥。 【性状】本品根呈圆柱形,直径5~15mm,表面浅灰棕色,具纵皱纹;老根...
中医凡谈及药物的功效,都要说到中药的性、味。药性分寒、热、温、凉等四性,药味则分酸、苦、甘、辛、咸五味。不同性味的药功效有所不同。味苦的一般有“泻”的作用,如黄连...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Wǎ Sōnɡ 【别名】昨叶荷草(《唐本草》),屋上无根草(《经验良方》),向天草(《庚辛玉册》),瓦花(《摘元方》),石莲花、厝莲(《福建民...
【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拼音名】Dì Tánɡ Huā 【别名】地棠、黄度梅、金棣棠、黄榆叶梅、麻叶棣棠(《中国树木分类学》),地园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蜂棠花、...
山楂是深受人们喜欢的食药两用佳品,既可制成山楂卷、山楂饼、糖葫芦等美食,又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化浊降脂的良药。山楂经炮制后功效各不尽相同。 生山楂:就是把秋季成熟...
【出处】 出自1.《尔雅》郭璞注:摂,今虎豆,缠蔓林树而生。荚有毛刺。 2.《本草拾遗》:黎豆,生江南,蔓如葛,子如皂荚子,作狸首文,故名黎豆。 3.《纲目》:狸豆野主,山人...
【别名】炒乌贼骨、煅乌贼骨、乌鲗骨、乌贼鱼骨、海螵蛸、墨鱼骨、墨鱼盖 【功效分类】收涩药、祛湿药 【性味】味咸、涩、性温 【归经】肝经、肾经 【功效】收敛止血、固精止带...
【拼音名】Lè Xiàn Cài 【别名】刺苋、野苋菜、土苋菜、猪母菜、野勒苋、刺刺草、野刺苋莱、酸酸苋、刺苋菜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刺苋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中药太子参是比较温和的一味补药,可以气阴双补,对人体来说燥性小。中药太子参都有怎么样的功效呢? 太子参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江苏、安徽、山东、...
地肤子又名地葵、地麦,为藜科植物地肤的果实,每年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晒干,打下果实,除净枝、叶等杂质即可入药。其性寒,味甘苦,入肾、膀胱经。 地肤子具有利小便、...
近日,乐山市现250斤葛根,在国内尚属首例。葛根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味中药才,一般只有几斤或几十斤重。那么葛根有哪些功效? 葛根性味甘辛凉,归脾、胃、肺经。具有解肌退热,...
麦冬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来源于百合科,以块根入药。 麦冬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其外形呈纺锤形,两端略尖,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取一粒麦冬,用手指掰一...
【拼音名】Lín Yī Cǎo 【别名】蛇毛衣、大蛇疮药、牛膝琢、飞扬草、红四季草、野凉粉草藤、蛇疮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鳞花草的带根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
生活中有多少人了解紫苏?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餐桌上经常见到,是一种奇特美味。除此之外,紫苏也是流传千年的圣草名药。 紫苏又叫桂荏、白苏、赤苏等,它的叶子能...
松香又名松膏、松肪、松胶。松香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或其同属植物树干中取得的油树脂,经蒸馏除去挥发油后的遗留物。人在松林中漫步,会闻到一股特殊的香味,即松树油脂的味道。...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 【拼音名】Lù Sī Lán 【英文名】Root of Common Diuranthera 【别名】山韭菜、土洋参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鹭鸶草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