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有个新婚青年要上山采药,对妻子说三年回来,谁知一去,一年无信,二年无音,三年仍不见回来。媳妇因思念丈夫而忧郁悲伤,得了气血亏损的妇女病,后来只好改嫁。 谁知后来...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本品又名广豆根。主产于广西、广东、江西、贵州等地。全年可采,以秋季采挖者为佳。除去杂质,洗净,干燥。切片生用。 【药性】苦...
古代药物知识的起源和积累 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由于太古时期文学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
[导语]藿香,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用于治疗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等。据说藿香的药名还有一...
河南省中医院药学一部主任、主任药师李主任谈到,中草药品是不宜当作一般补品长期饮用的,无论剂量过大还是服用时间过长,都可能发生不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银杏叶用...
性味 苦,寒,有毒。 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酸,有毒。” ③《纲目》:“苦,寒。” 归经 入脾、膀胱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膀胱、小肠三经。”...
[导语]黄连,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根茎。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据说黄连的药名是由来历的。 从前...
有不少中草药的名称里含有“龙”字,如“地龙”、“海龙”、“穿山龙”、“青丝龙”、“五爪金龙”、“小叶双眼龙”、“过江龙”、“龙戟草”、“金边龙舌兰”、“伏龙肝”、...
麝香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简称“麝”。...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拼音名】Shì Dì 【别名】柿钱、柿丁、柿子把、柿萼 【来源】 药材基源:为柿科植物柿的宿存花萼。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收集成熟柿子的果蒂(带...
【别名】滴乳香、熏陆香 【来源】橄榄科乳香树属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B. sacra Fluek.]、药胶香树B. bhawdajiana Birdw.及野乳香树B. neglecta M. Moore等,以其树干皮部伤口渗出的油胶树...
阿胶系我国古老的名贵药材,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珍品之一,它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功效,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等症的治疗。关于它的由来,民间流...
正确服药,还应注意温度。汤剂在治疗一般疾病时均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按特殊的服法服用。凡属理气类药,热则易舒,凉则增滞;活血、补血、凉血、止血类药...
黄芩,“味苦,平。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本经》) 黄芩泻实火、除湿热,其性寒也 凡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下利,黄疸热淋,吐衄...
丹参又名赤参,紫丹参,红根等,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是常用中药,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为药用的根部呈紫红色,民间称其为“丹心”。 丹参味苦,性微寒...
“味苦涩。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本经》) 龙胆草清肝退热,凉胆泻火,所治湿热黄疸,膀胱热结,咽肿痛,惊痫狂躁,头痛目赤,湿热痢疾,痈肿...
“鹿茸,味甘,温。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角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本经》) 鹿茸禀纯阳之质,含生发之气,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
据文字记载,中国桂花树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南山经》提到的招摇之山多桂。《山海经·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多桂木。屈原的《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
芍药花大色繁,美艳喜人,却一直处于花王牡丹的重压之下,始终扮演着陪衬的角色,美其名曰:花相。这两年,七夕节在年轻人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诗经》里那一句“维士与女...
专家表示,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吸收能力也不一样所以这个时间不太好确定。具体的还是要看你这种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果病情比较轻的话,不用喝太久,如果病情比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