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 [格物致知] “字”在古代不是字 2017-12-05

    “字”在古代不是字,那是什么?很多人看到这句话都觉得奇怪。那我告诉你,“字”在上古时代,是“在屋里生孩子”的意思。与今天文字的“字”一点关系也没有。 “字”算是一个...

  • [格物致知] “三更”“半夜”源自两个人 2017-12-05

    如今的“三更半夜”一词,是夜已经很深了或者时间已经很晚了的意思。但在宋代,“三更半夜”一词却是源于两个人,一个是“陈三更”陈象舆,一个是“董半夜”董俨。他俩都是宋...

  • [格物致知] 为人不正派为何叫“不三不四” 2017-12-05

    在中国成语大词典中,“不三不四”的解释是“形容不正派,不像样子”可是,中国的数字不只三和四,十个数字中为啥偏偏说“不三不四”而不说“不一不二”或“不五不六”、“不...

  • [格物致知] 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 2017-12-05

    汉字词义的演变同人们的认知实践、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特征都有密切的联系。例如“上”本义是“位置在高处”,通过隐喻可以表抽象观念的“高”,进而又可以表示处于最高领导...

  • [格物致知] 清代皇帝一生三大特殊日子 2017-12-05

    简单说一下清代皇帝特殊的一天 清代皇帝除日常居处生活、处理政务外,还要主持一些重大典礼活动。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它积历代礼仪之大成,典制礼仪既多且繁。如...

  • [格物致知] “驸马”原本并非皇帝女婿 2017-12-05

    在古典戏剧《秦香莲》、《女驸马》、《打金枝》、《状元媒》、《凤还巢》等剧目中,均涉及公主与驸马喜结良缘之事。 那么,公主及驸马的称谓是怎么来的?起于何时? 黄梅戏《...

  • [格物致知] 古代为何“午时三刻”行刑? 2017-12-05

    午时三刻,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古代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人们迷信的看法,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

  • [格物致知] 中秋节里的“兔儿爷”:祭祀神仙变成儿童玩具 2017-12-05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人传统的中秋佳节。小孩们在八月十五前后,模仿成人供兔儿爷,后来这种民间节令习俗也传入宫中,皇家也按民间习俗供奉兔儿爷。清末徐柯在《清稗类钞时...

  • [格物致知] “书香”一说来自草药? 2017-12-05

    人们在日常交谈中,常常谈到某某人出身“书香之家”,某某人家是“书香门第”。但究竟何谓书香? “书香”之典出于芸草之香。芸草也叫香草、芸香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丛生,...

  • [格物致知] 龠为最小量器 形似笛子由乐器演化而来 2017-12-05

    临近仲秋,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早已取代了犁耙镰刀,对粮食产量的计算也以公斤计算。然而在漫长的农耕文明中,升、斗、斛等量器如同神经血脉延伸至古代历史的每一处罅隙,如同大...

  • [格物致知] 什么是“北斗七星”及“魁星”? 2017-12-05

    北斗七星在现代天文学上属大熊星座的一部分,从图形上看,位于大熊的背部和尾巴。从斗身上端开始,到斗柄的末尾,依次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文曲星)、玉衡、开阳(武曲...

  • [格物致知] 小零食为何叫“点心” 2017-12-05

    现在我们所说的“点心”,指的是正餐以外的一些小零食,特别是一些美味的小糕点等。其实,“点心”一词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所指的范围比现在要广泛得多。据南宋吴曾《能改斋...

  • [格物致知] 什么是祝福语“三多九如”? 2017-12-05

    “三多九如”是我国传统中常用的祝颂之辞。“三多”者,即“多寿、多福、多子孙。”“九如”者,即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

  • [格物致知] 国学小常识:什么叫“分野”? 2017-12-05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说,把天象中十二星辰的位置与人间社会的政治分野结合在一起。 分野(资料图 图源网络) 如《周礼》中云:“天星皆有州国分野:角、亢、氐,兖州;房、心,豫...

  • [格物致知] 何谓四象和二十八宿? 2017-12-05

    四象和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与原始的动物崇拜和星宿崇拜,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人,很早就掌握了利用观测星辰来测定方位、正四时的方法。大概到了原...

  • [格物致知] 包拯为什么又叫“包龙图” 2017-12-05

    包拯,人们俗称包公或包青天,这可谓是家喻户晓;但包公又叫“包龙图”,一般只有在小说和戏剧中见到。如明代小说《警世通言》,有“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一章,《铡美案》剧中...

  • [格物致知] 古代士人的饮食观:孔子曾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017-12-05

    “士人”是中国古代对知识分子的一种称呼。“士人”也称“儒生”“文人”。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士人的饮食生活与社会其他阶层相比,具有自身特征,这就是:“追求饮食艺术...

  • [格物致知] 天子陵墓前为何不种柏树? 2017-12-05

    柏树树形伟岸挺拔,并且具有十分惊人的抗寒能力,一直被当作是正义、高尚、长寿以及不朽的象征。中国人对柏树怀有浓烈的好感,往往将柏树与松树、柳树等一起栽种在坟地旁,象...

  • [格物致知] 李林甫没文化闹笑话:弄璋之喜不是弄麞之喜 2017-12-05

    唐玄宗时期的权臣李林甫不学无术,虽然主持过《唐六典》的编写工作,但这也挽救不了他在文化上的无知。 有一回,李林甫的舅子,太常卿姜度,其妻子生了一个儿子,李林甫写信去...

  • [格物致知] 黄道吉日指的是什么? 2017-12-05

    旧时以星象来推算吉凶祸福,谓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六个星宿是吉神,六辰值日之时,称为“黄道吉日”。 黄道吉日指的是什么?(资料图 图源网络) 所谓的黄道,...

  • 首页
  • 上一页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下一页
  • 末页
  • 1001994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