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元鹏 鸿门宴中有这样一段,樊哙冲入大帐,要救刘邦。项羽见来了一位莽撞人,饶有兴趣地说道:“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
中国人是爱鸟的,无论是公园里的老人将鸟放在笼子里养,还是树下的孩子将鸟放归大自然里飞,都是一种爱鸟的表现。我国现有的汉字里,更是处处“鸟语花香”,处处是鸟的春天。...
文/孙机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不小心滑落的“玉搔头”就是玉簪。唐代妇女髻式复杂,约发用具的种类也很多。其中单股的为簪,双股的为钗。而簪源于先秦之笄,...
作为现代人,你可能只看到日常做饭时用盐做调味剂,其实盐对古代老百姓的意义更像冰箱对现代人的意义。 盐是保存菜、肉、鱼、奶的最重要的防腐原料。这些食物容易腐烂变质,不...
文/常强 古代君主退位后,就成了比皇帝说话还算数的太上皇帝,但事实上,退位皇帝并非人人皆称“太上皇帝”,绝大多数皇帝退位后变成了“太上皇”。“太上皇”与“太上皇帝”...
“牛鬼蛇神”这一俗语广为人知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凡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一概被打成“牛鬼蛇神”,关进“牛棚”劳动改造。“牛鬼蛇神”从此成了形形色色的“坏人”的...
说大话为啥叫“吹牛”?(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从前宰羊时放完血,屠夫会在羊的腿上割开一个小口,把嘴凑上去使劲往里吹气,直到羊全身都膨胀起来,用刀轻轻一拉,皮就会自己裂...
文/胡不归 大家都知道手的第二个指头叫“食指”,这和拇指、小指、中指的命名似乎有些区别,与食指的大小、位置无关,却从字面上看来与食物有关,这是为什么呢? “食指”的...
六次下江南巡游的乾隆皇帝,所到之处或行走间,他不但要批阅公文,还喜欢吟诗题词,他是如何“一线办公”的呢? 古时书写是件麻烦事,要研墨、铺纸、润笔,更得有张桌子吧。...
文/史鉴 旧京时在四合院里的佛堂或大杂院人家的屋中都供有财神爷像,一些商铺在年节或开市时也有向财神焚香礼拜祈盼财神保佑发财、吉祥之习俗。民间供奉的财神不止一个,通常...
随着气温的降低,秋裤、毛衣、大衣、羽绒服、冲锋抓绒、雪地靴、帽子、耳套都有了用武之地,当女孩子们一边淘大衣、一边淘打底裤,追求“美丽不冻人”时,是不是想过,古代的...
文/刘绍义 “朋友”一词,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最常用的字眼,所谓“在家靠自己,出门靠朋友”,也是说明“朋友”的重要。人生在世,谁没有仨俩朋友,殷秀梅一曲“千里难寻是朋...
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
文/胡不归 为什么常常称创始人为“鼻祖”? 这跟鼻子有关系吗? 要解释“鼻祖”的来历,首先还得从“鼻”字说起。“鼻”的本字是“自”。在上古时代,“自”就是鼻子的意思。...
文/仝广秀 提起“支那”,举国皆知这是一个被日本侵略者污名化的词汇,用来作为对我国的蔑称。之所以说这个词是“被”污名化,是因为一开始它并不含有贬义成分。孙中山先生的...
近年来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官邸制的相关规定正逐步完善。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官邸制已初成体系。中国的官邸制和吏舍制早在西汉初期就已形成,《汉书》记载“御史府吏舍百余...
文/胡不归 成语“不禽不兽”出自明代冯梦龙的《笑府》,原文如下: 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蝠曰:“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
文/瑞锦 纪传体史书中记载三国史的是《三国志》,他的作者是西晋的陈寿。 陈寿本是蜀国人,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是同事,但据说两人的关系不怎么样。蜀汉灭亡,陈寿进入西晋...
读历史要别具只眼,平时多读经典、多加思考,才能避免对文史常识的误解。 “家父”“令尊”是两个人 “家父”与“令尊”是两个人 在古代,父之父为祖,古称王父;祖之父为曾;...
跳槽本是青楼语(资料图 图源网络) “跳槽”原是青楼语,在明清时代,这句话却含有狎邪之意。最早这个词是说妓女的。一个妓女和一个嫖客缠绵了一段之后,又发现了更有钱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