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国学讲堂 >

整全文明论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本站原创 佚名 参加讨论

    
    徐慕颜 ,1981年生,毕业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复兴文化论坛副秘书长。其专栏"经典重读" 将在现代中国的语境下重新谈论中华经典,跳出"传统经学"与"六经皆史"的两个摆端,经典是"常"与"变"、"体"与"用"的统一,重新回到思想史的意义上来阐述经典的发生和历史。
    题记: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论语·为政》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八佾》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果我们铺开美、欧通用的世界地图,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新的"东方"正在形成,而这个"东方"的中心也正在我们这片古老土地上逐步聚焦。
    近现代以来,西方世界关于民族国家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一直作为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得到推广和深化。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作为构建民族国家的经典文本,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阅读。在东方国家,《想象的共同体》也被普遍地译介引入,成为理解所谓"现代世界"的一部经典政治指南。
    在现代民族国家的谱系中,所有民族文化被放在同一水平线上,能作为区分民族间差异标准的只有文字、语言、宗教、政治传统或集体历史记忆。在这样一个谱系当中,仅仅在文化层面上粗浅的分类区隔便可制造出一个个"民族国家",而古典视野下文明的完整性,则被彻底地掩盖在表面文化差异的尘土之下。
    现代中国在这样一种强势话语霸权下,首先遗忘了坚持数千年的"夷夏"之辩--中华文明对于国际关系的基本安排;其次,在这样一个话语体系下,竟无法为现代中国作为一个正常"民族国家"进行辩护。无论是"五族共和"还是"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都没有办法从学理上与"民族国家"理论作出正面抗衡--要么回到前现代,要么接受民族国家的真理性。要在"事实上"构建一个民族国家,则又必然陷入西方的"殖民"逻辑,从而在"人权问题"上被"国际社会"大加挞伐。
    解决这个困境的根本的途径在于,中国--作为"中华文明"的中国,首先要跳出"民族国家"的政治想象。中国从来不是一个"民族国家",而是一个"文明国家"。"文明国家"是指以本共同体先民的历史智识和经验组成的自洽的意义体系,来构建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所形成的国家。
    在这个意义上,民族国家仅仅是可以通过某种手段将自己区别于其他族类的一个政治共同体,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往往是非本民族的,而是属于其他更大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因此,作为一个文明国家,其所应构建的国际体系,显然不是扁平化的"民族国家"的世界所能给予的,同样也不是一个西方世界的"民主同盟"或"发达国家"的利益集团所能统摄的。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中华文明的天下观才能得以牢固地建立起来,"天下"并不是虚幻的政治想象,而是"中国"--"诸夏"--"夷狄"的具体的政治共同体体系和政治、经济、文化的系统安排。
    现代的"天下"--"中国"观念,显然不等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下"--"中国"观念,而应是现代化了的"天下"观念,我们可以称其为"整全文明论"。所谓"整全文明",是指一个文明的意义体系不需从其他文明体系进行嫁接,也不从属于另一个文明体系,但确能随着现代化进程,即技术条件的进步(其实是人欲推动的技术革新),调整本文明的适应形态和器物形态,同时可以在文明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竞争中保存自我,不被淘汰。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世界上应被认真对待的文明,或许只有 "华夏文明"、"西方文明"(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佛教文明"、"犹太文明"。每个文明都面临着现代化的不断挑战,同时又承受着其他文明的挤压。如果无法通过适时地实现本文明的现代化,来应对竞争和挑战,则很可能就被其他文明淘汰出局,消失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
    文明间的竞争,从来就不是通过文明间对话完成的,而是首先由文明认同,产生文化感召力、经济竞争力和政治凝聚力,通过一个文明的整体力量来争取其他文明的生存空间、经济资源和人心向背。只有能在这一整体竞争格局下胜出的文明,才是真正优秀的文明或者说普世文明。因此,希望通过文明对话、坐而论道、寻找"真理"的方式来得出最佳文明的结论,或拼凑出一个所谓的最佳文明,完全是荒谬的和一厢情愿的,千百年来的历史事实被完全置诸脑后了。佛教在有清一代被智识阶层排除出中华文明的核心,然而基督教却占领了整个罗马帝国,由此可见,文明间竞争绝不是仅仅靠军事力量可以解决的,而是一个在各个层面上都会发生的全面竞争。
    我们谈论中华古典,其意义完全在于要重申:"中华"作为一个整全文明的存在,它不仅仅指示了一个历久自足的文明形态,它还是国际关系基本框架、国际竞争策略、国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如何进行构造的基本出发点。只有通过作为整全文明的文明认同,我们才能同情地理解我们文明的先贤们及他们所具有历史、政治、文化关怀,才能真正去纪念那些值得纪念的人。子曰:"敬鬼神而远之。"文明间的竞争不是西方意义上诸神的竞争,而是先贤子孙们的竞争。
      2009年6月28日改于
    海上盛荷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