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新评弹:呵护好戏曲的乡土味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国学网 曹玲娟 参加讨论

    前不久结束的第三届上海(浦东)沪剧艺术节,汇集千余名长三角地区沪剧演员,开展一系列与沪剧迷们“零距离”的演出活动,让沪剧这一“上海的声音”真正辐射到上海的市郊基层、乡间田头,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沪剧就在身边”。
    推动本土文化在老百姓之中的传承与传播,也在事实上收获了反哺沪剧发展的肥沃土壤。这几年来,以《挑山女人》《邓世昌》等为代表的沪剧大戏屡获大奖,小剧种收获大影响,难能可贵。可以说,在戏曲努力突围、探索发展新路的当下,沪剧正在以自己回归本原的实践,蹚出一条良性发展之路,迎来自己的蓬勃年代。
    沪剧的发展轨迹,印证了一个道理:守住戏曲的乡土味,也就守住了戏曲的生命线。
    浓郁的乡土气息,是戏曲自诞生之初即与生俱来的性格特征,不同地区的不同剧种,充分反映的是这个地区的乡土味、这个地区的风土人情,体现的是当地的乡土文化与独特的生活风貌。这些,是地方戏曲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同样,对戏曲而言,她的立身之本,是一乡一土。
    当然,随着时代变迁,戏曲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现代文化的流行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伴随着日益丰富的通俗文化而来的观众审美情趣的改变,传统戏曲开始遭遇冷落与危机,不少剧种剧团面临生存艰难、人才流失、剧种锐减、失传严重等问题。这些年来,戏曲剧种数目急剧萎缩,演出市场日益缩小,戏曲发展面临的困境不小。
    在这种背景下,坚守乡土味,不失为戏曲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不要觉得乡土这个词不够时髦,不像是当今社会容易流行起来的新鲜话语。有乡土味是坏事吗?正相反,中国戏曲,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素来表达着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她是中国人血脉当中的记忆,代代相传的情感密码。重视我们自己的戏剧形式,正视本乡本土戏曲当中的乡土味,正是中国发展到今天应当有的一份文化自信。
    乡土味,不代表墨守成规,而是戏曲始终扎根于生活的一种要求。戏曲出现衰退,有客观原因,不能否认也有自身的原因。在种种客观因素影响下,我们的戏曲正自觉不自觉的离观众、离现代生活越来越远。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就会失去它原有的生命力。没有浓浓的乡土味展示生活本真,不再在观众当中摸爬滚打,戏曲也就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基础,难以创作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作品。
    同样的道理,作为地方剧种,只要坚守自己诞生的土壤,坚持在戏迷身边演出,自然也有守得云开的那一天。同样以沪剧为例,类似沪剧艺术节这样的活动已连续举办多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沪剧就持续举办多年“沪剧回娘家”活动,沪剧名家们一直坚持深入市郊为城乡百姓表演,到生活中汲取养分。种种措施,让沪剧的剧种特质得以保存,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一直比较醇正,在申城保持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不断得以激发其持续至今的艺术生命力。
    回到民间去,回到戏曲发展的源头,竖起坚守乡土味的大旗——越来越多的地方戏曲,正在意识到这一点,把舞台搭建在民间,把创作扎根在民间。可以说,凡有生命力的剧种,莫不如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