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品味古籍:独树一帜的李贽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国学网 王兆军 参加讨论

    
    任何一种伟大的文化体系,都是丰富而驳杂的,主旋律与不和谐音同时共存,但当时看来不和谐的音,事后看来也自有其价值。
    中国明代的李贽就是一个例子。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人。明嘉靖三十一年举人,历任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姚安知府等职。弃官后寄寓黄安、麻城讲学,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或讲学,或刊印书籍,终于被诬下狱,自刎而死。
    李贽深受“阳明心学”的影响,反对宋以来的道学,反对思想文化禁锢,提出了很多新理念。他承认个人私欲的天然合理性,“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他认为商业交易合乎天理且有功绩,抨击重农抑商政策,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发展要求。他还对传统封建礼教轻视妇女的观念发起尖锐挑战,在《焚书·答以女人学道为短见书》中写道:“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李贽晚年颇好史学,根据历代的正史编纂了《藏书》,又广泛收集明代资料,撰写了《续藏书》,对传统史学观点有所突破。他称赞深受民间喜爱的《西厢记》《水浒传》为“古今至文”,在文学方面提出著名的“童心说”,主张创作要“绝假还真”,坦率地抒发己见,反对当时风行的“摹古”陋习,对晚明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怎样才能找到一条既益国也利民的治世方略呢?李贽将目光投向了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希望“有一个半个怜才者”出现,使“大力大贤”的有才之士“得以效用,彼必杀身图报,不肯忘恩”(《焚书·寒灯小话》)。由此可见,李贽属于古典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的政治诉求还是要一个贤明的君主,而非其他。
    李贽在思想上的丰富性和独创性给后人提供了一面镜子,那就是:不能轻易否定“异端”,思想的原野上,只有鲜花盛开草木葳蕤才能形成清新的空气,才能满足丰富多彩的精神要求,才能造就健康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