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叶根华,有多篇作品见于《宁夏大学报》《雨巷》《西夏青年》和《赣西文学》,获得过德育报举行的一次文学奖项。个人新浪文学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67674863。 有人说,这个时代是“信息时代和生物经济时代”,是的,这个时代经济繁荣,科技以从所未有过的速度发展;这个时代“信息爆炸”;这是“互联网的时代”,世界从非洲高原到拉美的末端到美国的纽约到亚洲的东部,是那样紧密相连,我们的距离在互联网上几乎为零,这是真正“地球村”的到来;铺天盖地而来的新事物,我们就像是长江边上的纤夫一样看着波涛汹涌顺流而下,我们看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论语·子罕》),于是我们拼命接受这些喷薄而来的东西,因为我们一不小心,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已经落后了,落后了很多,长江上新出来的油轮已经入港了。我们不敢想象,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我们一年“两耳不闻窗外事”,只要一年,当我们再看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会是怎样的。也许,我们就会跟桃花源里的人们一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了。 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地学习。这样我们才不会为这个时代所摒弃。因此,我要说,这是一个“学习的时代”。诚然,我们已经接受了很多从欧美来的学习方式方法,我们知道“遗忘曲线”,我们接受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和杜威的实用主义儿童教育学等等,我们却莫名地遗忘了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学习之道。是的,这个时代已经不像孔子的时代坐着马车,孔子和他的弟子不会使用多媒体,但是他的学习之道仍然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的。 孔子是一个好学的人,他的身上洋溢着“好学精神”。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可见他从小便有志于学。他还自信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甚至在后来他还说:“加我十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真是有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精神。 一、学习的意义 学习有什么意义?这是我们都不断寻问的。 孔子认为,学习的目的有三:一是“为人”。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学习就是不断地升华自己,“修己以安人”,以致于“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 其二是“仁”。“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为什么说能做到这些便“虽曰未学”,“必谓之学矣”?这是因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做到这些。仁者,“爱人”(《论语·颜渊》)。事父母竭其力,事君致其身,朋友交而有信,这些都是属于“仁”的内容。“仁”而后故有“礼”、“乐”,正如他反问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其三是“知”“道”。孔子认为“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而学则而能“知”。再是“道”,“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子张》)他说得很明白,“学以致其道”。“道”则有“食”,“学”则“仕”,是故“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是故“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如果不学,则会产生许多问题。所谓“六言六蔽”,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不学则佞幸生焉。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论语·先进》)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由此可见学习的重要性。 二、学习的态度 叔本华认为,对事物的认知取决于个人自己的态度。学习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其一,必须有强大的学习兴趣,须“好学”,所谓“乐之”。“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论语·雍也》)那么什么叫“好学”呢?他就说了,“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论语·学而》)。好学的人,不会过于在意食是否饱,居是否安,他所关心的是对事的“敏”,对言的“慎”,他所孜孜以求的是“就有道而正焉”,他就会“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以致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尔”(《论语·述而》)。子夏也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若如此,则必可学成,正如“仁”一样,“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其二,必须认识自己,找准定位,然后为学。古希腊神庙上刻有“认识你自己”之言,所谓“人贵自知”。因此,一定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孔子对自己就很清醒,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其三,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虚心请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人有长短,我们便需虚心求教别人的优长之处,对于别人的缺点也须谨慎防范。更何况“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因此更需如此。所以樊迟向孔子请学稼的时候,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论语·子路》)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其四,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学无止境。所谓“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因此学习不可以自满,“满招损,谦受益”(《尚书》)。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发展的年代。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还感叹道:“加我十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而且“学如不及,有恐失之”(《论语·泰伯》)。由此可见他的学习态度。另外,学不在晚,任何时候你学习了,有所得,都是值得庆贺的。所以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三、学习的方法 学习是要讲求方法的。一个正确的方法,可以导致高速的效率。孔子认为学习的方法有以下方面。 首先,学与思的结合。学习和思考是同等重要的,我们不能坐在互联网前像优盘一样拷贝下那些乏泛的知识,如果我们不思考,我们只能做一个优盘,而不能真正有所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孔子曾有过亲身体验,“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其次,举一反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这种“举一隅以三隅反”、“闻一以知十”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子曰:“赐也,女以予多为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也?”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这样可以大大地减轻学习的压力,同时还可以得到深刻的认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以少知多,而且还要“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论语·泰伯》)。 再次,不断复习,以故得新。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因为“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这的确是快乐的事情。 再次,包容异议。孔子认为,“攻乎异端,斯害己也”(《论语·为政》)。对于异于己见的观点,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思索,而不是一概否认、攻击。 我们又回到《论语》的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我们要做的,便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这样我们便可以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 2009年12月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