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6—2015·11 1、汉学研究通讯第34卷第4期 时 间:2015年11月 出版单位:台北:汉学研究中心 内容简介: 【研究综述】 离散民国性的文学史范本:论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白依璇) 【汉学人物】 饶宗颐先生之跨世纪汉学贡献点滴谈(陈珏) 【研究机构】 《华裔学志》:走过八十年历史的期刊与汉学机构(黄渼婷) 【资料介绍】 数字人文系统的建置与加值应用:以台湾日记知识库为探讨中心(王丽蕉) 【新书评介】 Michael A. Fuller, Drifting among Rivers and Lakes: Southern Song Dynasty Poetry and the Problem of Literary History 帆刈浩之,越境する身体の社会史:华侨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慈善と医疗 【会议报导】 国内外学术会议 【学界消息】 汉学研究中心 外交部「台湾奖助金」——2016年受奖候选人名单 台湾书院 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 台湾各大学汉学课程汇目——104学年度第1学期 研究机构及学校动态 2、语言暨语言学第16卷第6期 时 间:2015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 内容简介: 【Preface】 Theoretical Aspects of Chinese Phonology(萧宇超、黄良喜) 【Articles】 OT Factorial Typology and the Typology ofMandarin Mid Vowel Assimilation(林燕慧) Markedness and Lexical Typicalityin Mandarin Acceptability Judgments(麦杰(James Myers)) Phonemes, Features, and Syllables:Converting Onset and Rime Inventories toConsonants and Vowels(衣莉、端木三) Chengdu Reduplication: An OptimalityTheoretic Analysis(林蕙珊) Circular Tonal Chain Shifts in JiaoxianCompound Words(凌旺桢) Prominence from Complexity:Capturing Tianjin Ditonal Patterns(黄良喜) Rethinking OCP Effects on Tone Sandhi(萧宇超) 3、台湾文学研究学报第21期 时 间:2015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南:国立台湾文学馆 内容简介: 【一般论文】 医学访察的记忆:日治时期杜聪明欧美之旅的叙事策略(林淑慧) 「重建台湾、建设新中国」之路:战后初期刊物中「文化」和「交流」的意义(崔末顺) 打开台湾文学的耳朵--五○、六○年代的广播小说及其文学文化网络(张毓如) 美援文化下文学流通与文化生产--以五○、六○年代童真于香港创作发表为讨论核心(王钰婷) 闺秀文学到女性主义书写:以场域观点论周芬伶(余贞谊) 4、清华学报第45卷第3期 时 间:2015年9月 出版单位:新竹:国立清华大学 内容简介: 〈女曰鸡鸣〉叙写异诠(林宏佳) 唐宋道教斋仪中的「礼师存念」及其源流考论——兼论道教斋坛图像的运用(张超然) 文化意象与自我形象:论陆游的骑驴诗(锺晓峰) 近期小说对日治时期的重新记忆:以《鸳鸯春膳》与《睡眠的航线》中的反记忆、认同与混杂为例(刘亮雅) 《汕头话读本》中的两类中性问句的句末标记(张静芬) 5、师大学报:语言与文学类第60卷第2期 时 间:2015年9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内容简介: 【高行健与莫言专号】 莫言在台湾的接受史及其意义(黄文倩,淡江大学中国文学学系助理教授) 高行健早期的小说艺术理论与实践:以《现代小说技巧初探》为中心(许维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高行健戏剧创作与其生命历程的关联(阎瑞珍,国立台中教育大学语文教育学系博士生) 身分与创作:高行健谈艺录(白睿文,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东亚系教授) 6、中华军史学会会刊第20期 时 间:2015年9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华军史学会 内容简介: 黄埔建军前后的国民革命武力(1894~1926)——对近代中国军事现代性研究的一个回顾(郭春龙) 联俄容共政策下的黄埔军校——兼论黄埔精神(傅应川) 蒋中正与黄埔的崛起(杨晨光) 薪火相传——陆军官校在台复校始末(龚建国) 甲午战争之研究——以陆战为例(郭添汉) 从北洋海军昭忠祠到马江海军昭忠祠——甲午海战死难人数初探(沈天羽) 中日海权竞逐的战争检验——以地缘战略本质为中心的思考(何耀光) 7、改变中国 时 间:2015年12月 作 者: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 着,温洽溢 翻译 出版单位: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本书英文书名为”To Change China: Western Advisers in China, 1620-1960″ 本书写的是在中国的西方顾问。从一六二○年代到一九五○年代这三百多年来,这些人贡献优异技能,供中国人驱策。初则引入天体运行理论,终则让中国人见识到空战战术与原子科学的神乎其技。史景迁从上百位在华工作的洋顾问中挑选十六位代表人物。这十六人各有所长——有天文学家、军人、医生、行政管理专才、翻译家、工程师,还有一位职业革命家。他们的生涯虽横跨三个世纪,但是所积淀的生命历程却有着惊人的延续。他们经历了类似的亢奋和危险,怀抱类似的情怀,承受类似的挫折,在行为中映射出他们的时代,也突显了中国固有的基本价值观。 本书不采「通史」的写法,而是深入描写十六位西方顾问的内心世界,追索个别人物心理状态的变化,因此除了史籍之外,也大量采用私人书信日记。他们带着西方的技术与思维,满怀自信地前来中国,却几乎铩羽而归或埋骨他乡,他们身处两种行为规范、两种思维方式针锋相对的关键地带,从他们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中,读者或许能看出两种文化的特质。藉西方文明代言人的角度来观看中国,自然也钩勒出自明清、民国、国民政府、中共政府以来中西文明的互动,以及中国的变与不变。台湾读者不难从史景迁富有感情的笔锋,在这些前仆后继的先驱身上读出无数的弦外之音,对于未来的国际互动和局势发展,也可作为后世参考。 作者简介: 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一九三六年出生于英国,是国际知名的中国近现代史专家,自一九六五年于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任教,二○○八年退休。著作极丰,包括《追寻现代中国》、《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太平天国》、《改变中国》、《康熙》、《天安门》、《曹寅与康熙》、《胡若望的疑问》(以上由时报文化出版)、《大汗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商务)、《妇人王氏之死》(麦田)、《利玛窦的记忆宫殿》(麦田)。 译者简介: 温洽溢,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教于世新大学,译有《追寻现代中国》、《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改变中国》、《康熙》、《天安门》,校译《太平天国》 8、叙述观点与历史建构:两晋史家的「三国」前期想象 时 间:2015年11月 作 者:陈俊伟 着 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公司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三国」释义与魏晋间三国史相关著作概况】 第一节 「三国」释义 第二节 魏晋间三国史相关著作概况 【第二章 陈寿「不忘旧国」探析】 第一节 魏晋史籍概况与陈寿的「文质辨洽」 第二节 《三国志》的正统归属与〈诸葛亮传〉 第三节 〈后主传〉「评曰」研议 第四节 解读《三国志》诸葛亮书写的位移 【第三章 东汉断代史史家的「前三国时期」书写】 第一节 魏晋时期的「汉德」、「天命」论述 第二节 袁宏「汉德未衰」论述之殊异性 第三节 司马彪《续汉书》对曹魏政权的书写态度 第四节 孔融事迹的诋毁与厘清 【第四章 袁宏《后汉纪》的人心犹思汉论证与扶汉表彰】 第一节 《后汉纪》与「三国正统观」 第二节 袁宏对史料的调整与择用 第三节 诸葛亮扶汉之心的表彰 第四节 「家族」与「实录」:袁涣的汉臣定位 【第五章 东晋史家的诸葛亮型塑】 第一节 常璩的「三国正统观」与诸葛亮人物形象 第二节 孙盛对蜀汉「临终托孤」的解读 第三节 孙盛对诸葛亮人物形象的负面型塑 第四节 裴松之命题:王隐、习凿齿的诸葛亮记载再议 【第六章 「三国正统观」的转移动机研议】 第一节 习凿齿与蜀汉正统的曲折定位 第二节 孙盛对曹魏正统观的宣扬与捍卫 第三节 东晋的舆论氛围与君弱臣强的政局 第四节 地域模拟与三国政权 【第七章 结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