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眷眷明朝——朝鲜士人的中国论述与文化心态(1600-1800) 时 间:2015年11月 作 者:吴政纬 着 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公司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绪论 楔子 第一节 研究回顾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史料 第三节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再造鸿恩:朝鲜燕行使的明清印象与选择性书写 楔子 第一节 朝鲜使节的明朝印象 第二节 从「文化中国」到「现实中国」 第三节 选择的书写:「朝鲜意志」的实现 第四节 另一种「选择」:思明文本的刊落 小结 第三章 思汉之咏:朝鲜士人的中国论战 楔子 第一节 东亚世界的思明问题 第二节 《干净衕笔谈》的刊行与论战 第三节 新华夷观:18世纪朝鲜士人的论述 小结 第四章 奉朝始终:「明遗民」的大义觉迷 楔子 第一节 朝鲜与中国的明末清初故事 第二节 清朝的华夷辩论:《大义觉迷录》 第三节 历史问答:中朝士人的「明史知识」 第四节 从「中国」到「外国」:心态的转变及其尾声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15、何谓「战后」:亚洲的「1945」年及其之后 时 间:2015年11月 作 者:谢政谕 主编 出版单位:台北:允晨文化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战后」的意味 1 战后台湾社会的搏成:Y字型共创论的一个解说(吕芳上) 2 战后初期台湾人对未来前途的看法与其具体行动(许雪姬) 3 从地域社会研究看所谓的「战后」:以嘉义研究为例(李明仁) 4 后殖民的历史球赛(廖炳惠) 5 从民族抗战到民族文化重建:1945年前后许寿裳对日本的认识(杨彦杰) 6 从大亚细亚主义到「脱亚入美」(马场毅) 7 1945年后「战争物语」迷思的拆解(形成日本Ⅱ战「战争观」的思想浅解(谢政论) 8 村松佑次的中国论关于《中国经济的社会态制》(三好章) 9 从大东亚战争时期日本的泰语宣传杂志看「战后」(加纳宽) 第二章 「战后」的言说 1 转折与重组:中国电影史上的1947 年(李晓红/林豪) 2 电影《紫日》中的风景和语言(张英进) 3 历史的鬼魅:李永平小说中的战争记忆(李有成) 4 有关广岛与长崎核爆言说: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林雪星) 5 冷战期间越台儒教关系:台湾奉祀官孔德成1958年访问南越考(阮俊强) 第三章 「战后」与文学 1 光复初期中国东北与台湾地区的文艺刊物研究:以《东北文艺》与《台湾文化》为中心(张羽) 2 论张爱玲《小团圆》中的战争(锺正道) 3 重申抗战小说的叙事伦理(张学昕) 第四章 「战后」的国家与民族 1 中国的国家与民族论争:中华民族复兴论及民族政策的动摇(加加美光行) 2 四川羌族中的语言交替及母语丧: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所进行的「中华民族文化」(松冈正子) 3 论中越边境广西壮族与高平侬族岱族间 70 年的民族交往(冢田诚之) 4 战后东亚文化国族主义的发展:以米食作为文本的比较研究(何撒娜) 第五章 「战后」与性别 1 大迫伦子和杨千鹤作品中的殖民与战后性别建构(垣原智子) 2 坂口䙥子的 1945 体验及其战后写作:一个「蕃地」作家对台湾山地的怀旧与罪感(小笠原淳) 3 奈良女高师留学生的战后与性别问题(野村鲇子) 4 一位「满洲国」留学生的「战后」:王兴荣女士访问纪录(大平幸代) 16、族群与国家——六堆客家认同的形成(1683-1973) 时 间:2015年11月 作 者:陈丽华 着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导论:六堆地区的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六堆的客家节庆 台湾客家研究的脉络 国家与族群 六堆地区的环境与开发 第二章 六堆地域社会的形成 庄与尝会 六堆地域联盟的形成 忠义亭的拜祭结构 省籍与学额 「土」、「客」之别 结语 第三章 殖民地下的种族塑造 六堆的收编 土地与水利政治 改奉天皇 从籍贯到种族 结语 第四章 从传统走向近代 小学生的背后意义 绅章背后的资本流动 一体化之下的礼仪 再祀明治 语言学的关怀 结语 第五章 新兴阶层的自觉意识 新领袖,新舞台 香蕉通海外 新兴的传统 忠义亭之外的运动会 都市里的自觉意识 结语 第六章 战争时期的民族建构 战争阴影下的乡村 统制下的空间 废庙危机 圣火与庄葬 民族主义还是殖民主义? 结语 第七章 融入民族国家 战后初期 资本变动与土地改革 六堆运动大会 从忠义亭到忠义祠 「客家」观念的兴起 结语 第八章 结论:从清帝国、殖民地到民族国家的族群认同 清帝国下的人群分类与族群认同 晚清至日本殖民帝国下的客家族群塑造 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交织 后民族国家时代的礼仪、族群与认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