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我最初患的病是痢疾,后来转成疑难杂症,恐怕好不了了。人活到五十岁死去就不能算是短命,我已经六十多岁了,还有什么埋怨的?我不再为自己伤怀,只是牵挂你们兄弟几个。射君到白帝城来,说丞相赞叹你的智慧和肚量都很大,增长的修养超过了我的期望。如果真如此,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你努力去做吧,努力去做吧!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只有具备贤明和德行,才能使别人信服。你的父亲德行不深厚,不值得仿效。你可以读一读《汉书》、《礼记》。时间空闲的时候,也可以将《老子》、《庄子》等诸子的著作以及《六韬》、《商君书》都看一看,可以增长人的意志和智慧。听说丞相已为你抄写了《申子》、《韩非子》、《管子》以及《六韬》,已经抄好了,但没有送达白帝城,在从成都送来的路上丢失了。你可以另从知识渊博的人那里去找来这些书读一读。 【简评】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占领汉中后不久,关羽孤军北伐,虽然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围曹仁于襄阳,达到军事上的最高峰,但是荆州后方空虚,东吴吕蒙以白衣计乘机夺取荆州(主要是江陵和公安),最后关羽被吴军擒获,遭到杀害。关羽被东吴杀害以后,刘备报仇心切,竟不听诸葛亮劝告,亲自率军出征,攻打东吴,但在章二年(222)年夏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最终撤退到白帝城,接着病倒在白帝城的永安宫。这篇《诫子书》就是章武三年(223)刘备临死前,颁发给他的儿子刘禅的诏书。 诏书中提到“汝父德薄,勿效之”,实际上是暗自谴责自己不听诸葛亮的劝告,意气用事,倾举国之兵大举东进,结果兵败夷陵(今宜昌市),使刚刚立国的蜀汉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 这份诏书中提到对子女的教育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切从小处做起,注意细节,因为对小恶来说,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对小善来说,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二是“惟贤惟德,能服於人”。对君主是如此,对一般领导也是如此;三是多读书,可以“益人意智”。尤其是《汉书》、诸子等历史哲学著作。 但正如苏轼所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史称刘备知人善用、弘毅宽厚,但对自己的儿子却偏听偏信,盲目短视。听射援跑来一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就立马觉得“审能如此,吾复何忧”。但刘禅实际上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后来的史实也证明。当了皇帝后,“亲小人,远贤臣”,昏聩胡涂,整天饮酒作乐。结果弄得国破家亡,自己被俘当个名副其实的“安乐侯”。据史载,晋武帝司马炎举行宫廷宴会,故意让人奏起蜀乐,在座的蜀国老臣闻乐思念故国,皆泪下沾襟。但刘禅仍然嬉笑自若。司马炎问他,他居然说“此间乐,不思蜀”,以至落下个“乐不思蜀”的成语。今日居然有人说这是“大智慧”。如果这是大智慧,张邦昌、汪精卫也可算具有大智慧了。我倒是以为,刘备出于溺爱或望子成龙心切,偏听偏信,没有真正了解和认清自己的孩子,这倒可以为今日官二代、富二代的一个很好的借鉴和教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