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二十八岁教授,平常心待之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国学网 袁新文 参加讨论

    年仅28岁的邓鹤翔被武汉大学评为教授的消息,成为近日网友津津乐道的话题。有人惊讶,有人淡定,更多人认为,教授评选关键看科研成果或教学水平,与年龄不应有太大关系。28岁的教授,完全可以有!
    翻开邓鹤翔的履历,会发现这位“85后教授”一连串闪光的足迹:中学时曾获高中生化学竞赛全国一等奖,保送复旦大学;后留学美国,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先后在该校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曾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入选“青年千人计划”;曾三次参与完成美国能源部重大项目,两度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学》发表文章……这样的成果和水平,在中国的大学里评个教授显然是够格的;但是,如果以“循序渐进”的思维、以“按部就班”的惯例、以“论资排辈”的机制,他想评教授可能还要等上若干年。
    大学之大在大师,大学办得好不好,不仅看它有没有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也要看它是不是能够延揽大师、名师,成为英才荟萃之地。其实,早年的中国大学也很爱惜人才,评教授只看水平,不看年龄、资历等等。钱钟书从国外归来、被西南联大聘为教授时,正好28岁;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当年受聘燕京大学教授、季羡林任北京大学教授时,也都只有35岁。
    不拘一格评教授,其实并不违背科学研究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有研究表明:杰出科学家在25至45岁之间更容易作出重大贡献。1901年至2008年的百余年间,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中,有16人的获奖成果是在21至25岁之间取得的;34.5%的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获奖之作是在35岁以下完成的。可见,青年人才是最有创新激情和创新能力的群体。
    在高等教育改革和科研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高校教授队伍年轻化正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在一些地方和高校,因循守旧、论资排辈的问题依然突出。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优化成才环境,就必须打破传统体制束缚,让更多年轻有为的学者早日“露脸”,使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充满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