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笄的使用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笄的使用已非常普遍,这点通过考古发现已被证实。如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了一批骨笄,共出土499件,大多数在一木匣内,有的零散放置,有的成束放置,有的平放或侧放。大量骨笄已严重残碎,按其不同笄头,可分为夔形头、鸟形头、圆盖形头、方牌形头、鸡形头、四阿屋顶形头6种。 通过对现存出土骨笄的分析不难看出最初的笄形状比较单调,大多为圆锥形或长扁条形,一般是顶端粗宽而末端尖细;质地单一,仅限于木质、骨质等当时比较容易获得的材质。随着技术的进步,石、玉及金属材质的笄开始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商周时代,对笄的加工越来越精细,笄首的装饰性越来越强。笄早已不仅仅是绾发的用具,更成为头部最主要的装饰品和身份地位的象征了。从殷墟收集到的发笄看,大致分两种:一是独体的,即用一种材质一次性雕琢打磨而成;一是分体的,即笄身与笄首用一种或多种材质分别制成,随后插接、捆绑或粘结而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笄的用途也开始向多元化发展。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它在历史上,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 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枲,治丝茧,织纴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菹醢,礼相助奠。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凡女拜,尚右手。 ——摘自“国学宝典”/【经部·十三经】《礼记》-内则第十二 殷商骨笄图赏 无帽形骨笄 钉子形骨笄 活帽伞形骨笄一组 扁体“干”字形骨笄一组 象征鸟体形骨笄一组 扁体玄鸟形骨笄一组 平雕玄鸟形素面骨笄 平雕玄鸟形方格纹骨笄 平雕玄鸟形阴线纹骨笄 平雕玄鸟形骨笄一组 凤冠形骨笄一组 高冠鸟体形骨笄 “羊”字形斜条纹骨笄 “羊”字形方格纹骨笄 “羊”字形素面骨笄 窄体“羊”字形骨笄 “羊”字形骨笄一组 锥顶形骨笄一组 窄体方牌形骨笄 窄体方牌形骨笄 方牌形骨笄 方牌形骨笄一组 四阿重檐形骨笄 四阿重檐形带孔骨笄 四阿形骨笄 四阿重檐形骨笄一组 活帽锥顶鼓腹形骨笄 活帽锥顶鼓腹人字纹骨笄 圆体“干”字形骨笄 人字纹活帽泡顶骨笄 花瓣形骨笄 圆雕鸮鸟形骨笄 象征鸟冠形骨笄 高冠鸟体形骨笄 高冠鸟体形方格纹骨笄 夔纹骨笄 竹节形骨笄 无冠卧鸟形骨笄 对尾玄鸟形骨笄 椭圆体活帽形骨笄 鱼形骨笄 活帽骨笄 活帽锥顶带环大骨笄 活帽锥顶带环大骨笄 殷商骨笄精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