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人才史话:“工之侨的轮回”当止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国学网 王兆贵 参加讨论

    
    资料图片
        刘基在《郁离子》中,向人们讲述了一段工之侨献琴的故事。工之侨得到一块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一张琴,发出来的声音十分优美动听。他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于是把它献给太常寺鉴赏,掌管礼乐的官员答复说,这琴不够古老,便退还了。工之侨回到家,跟漆工商量,在琴身上绘出残断的花纹;又跟雕工商量,在琴身上刻出古文款式;然后把它装进匣子,埋到土中。一年后挖出来,抱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看到了,就花大价钱买下来献给朝廷。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稀世之宝啊!工之侨得知后感叹,这世道真可悲啊!难道仅是一张琴吗?世事莫不如此。
        春秋时,孔子有个弟子叫宰予,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给孔子的第一印象非常好。时间久了,却发觉他言谈另类,喜欢耍小聪明,且十分懒惰、屡教不改,孔子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孔子还有个门生叫子羽,体态和相貌都很丑陋。孔子本认为他才智浅薄,没多大出息。但后来,他却成为声名远扬的学者。为此,孔子感慨地说,我以言辞取人,错看了宰予;以相貌取人,错看了子羽。其实,这种现象却并非始于孔子,也并未止于孔子。
        三国时期,鲁肃将享有“凤雏”美誉的庞统引荐给孙权。孙权见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心中不喜;听他出言狂妄,轻视周瑜,就越发不高兴了。于是便用客套话将庞统给支走了。鲁肃见孙权之意已决,就劝庞统改投刘备。不料刘备也因其貌不扬,礼数不周,不待见他,打发他到耒阳当县令。庞统到任后不理政务被免官,后经诸葛亮、鲁肃极力推荐,始得倚重,为刘备进占益州立下大功。
        联想到现今的人才招聘,以貌取人的流弊并未完全根绝。新近就有报道说,南京新街口一家饭店员工的工作服上印有“新街口某某,因为长得帅被录用了”,十分醒目。有人说,这样招聘也太雷人了,不凭能力,光看长相,莫非这家老板是“外貌协会”的?用人单位若把“选美”标准用在选人上,有意无意地挑剔身高、容貌等外在条件,无疑会造成狭隘的用人导向。据媒体报道,有些求职者为了给招聘人员一个好印象,除了在简历上下功夫,在口才上练技能,在着装上想点子,还有人不惜重金去整容。这种刻意伪饰外在形象的做法,与工之侨卖琴有什么两样?难道不是同样可悲吗?
        心理学研究表明,以貌取人与“首因效应”相关,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倾向,通俗的说法叫“第一印象”。“首因效应”以先入为主的印象为参照系,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人们首次接触某人或某物所形成的印象,往往比较深刻,持续的时间也长,以至于后期很难改变。但是,一位社会阅历深厚、社交经验丰富、社会知识充实的人,是不会被“第一印象”所左右、被“首因效应”所支配的。伯乐所以为人称道,正是因为他不迷表象重本质,马的肥瘦、毛色甚至性别都可能被忽略,却不会错失千里马。因此,作为招聘者,讲究仪表没错,但更重要的是依据贤能选人,不可以貌取人;作为应聘者,讲究仪表也没错,但更重要的是凭借才智服人,不可以貌事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