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理论 >

关于泰州学派王艮“艮”字读音的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7-11-24 国学网 方志远 参加讨论

    
    王艮像
        “艮”为“八卦”、“六十四卦”之一,古读“古恨切”,去声,现代汉语读音为“gen”,第四声。
        之所以把这个字单独提出,是因为它牵涉到明代著名学者、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
        黄宗羲《明儒学案》说:“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亦因泰州、龙溪而渐失其传。”比起“龙溪”王畿,“泰州”学者更有一番景象,更有一种聪明,而这种聪明却是常人“不可到处”。所以《明儒学案》记王畿,尚归于“浙中王门学案”;而于泰州,为突出其独树一帜,直称“泰州学案”。
        作为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早已被研究者定位为“哲学家”或“思想家”。所有当代中国大陆及港台、欧美出版的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及宋明理学史著作,都不会忘记王艮。既然是哲学家或思想家,那么,他的名字当然应该是有深意、有内涵的。所以,人们也就理所当然地将王艮的这个“艮”和八卦的“艮”联系在一起,读为“gen”。一切都是约定俗成的,学者在著作中无需为读音作注,教师向学生讲述时也不需要作解释,没有任何人提出质疑。
        但问题是,王艮的这个“艮”果真应该理所当然地读“gen”吗?王艮的名字就一定是要和卦象联系在一起吗?凡是“哲学家”、“思想家”,他们名字就一定是不同凡响、一定是另有深意吗?其实未必。
        阳明门人钱德洪、王畿等人所编《阳明年谱》记:正德十五年九月,王阳明(守仁)在江西巡抚衙门讲学,有“泰州王银服古冠服”请见。经过一番舌战,王银为王阳明的学问所折服,请执弟子礼。阳明“易其名为艮,字以汝止”(《王文成全书》卷33《年谱二》)。晚明大儒刘宗周《人谱类记》复述了这个故事,特别提出:“心斋初名银。是日,阳明易银为艮。”(《人谱类记》卷上《体独篇》)
        黄宗羲与王阳明同乡,又师事刘宗周,与王学有极深的渊源,《明儒学案》自然表现出对王学的极大“同情”,而于王艮,更多了几分景仰。故《明儒学案》记王艮往南昌见王守仁,绝口不提“王银”,更删去了王阳明为王银更名之事。
        但是,《明史·儒林传》的《王艮传》却恢复了被黄宗羲删去的这个环节,兹录相关文字及王艮的出身如下:
        (王)艮字汝止,初名银,王守仁为更名。七岁受书乡塾,贫不能竟学。父灶丁,冬晨犯寒,役于官。艮哭曰:“为人子,令父至此,得为人乎?”出代父役,入定省惟谨。艮读书,止孝经、论语、大学,信口谈说,中理解。有客闻艮言,诧曰:“何类王中丞语?”艮乃谒守仁江西,与守仁辩。久之,大服,拜为弟子。明日告之悔,复就宾位自如。己心折,卒称弟子。(《明史》卷283《儒林传二·王畿传附王艮传》)
        此后的各种有关著述,特别是当代有关王艮的著述,大抵是依据上述材料。从这些材料中,以及同时代钱德洪、罗洪先、唐顺之及稍后的王世贞、邹元标等人的记载,我们可以对王艮的情况作一个最简洁的概括:
        “王艮”本名“王银”,其父为两淮盐场的灶户,同时也是小盐商。王银自幼是父亲煮盐、卖盐的帮手,虽然随身总是带着书,读书的范围却只限于《孝经》、《论语》、《大学》等。但是,读书不多的王银,却极具悟性、极爱思考、极喜辩论。成年后阅历日广,聚众讲学,从学者多为农工商贾、贩夫走卒。在得知王阳明在江西讲学且其说与己相似后,王银于正德十五年前往南昌,寻找王阳明进行驳难。经过数番舌战,极有悟性但毕竟是“野路子”和“绿林手段”的王银,被同样极有悟性、同样有野路子和绿林手段但又是“科班出身”且身居高位的王阳明所降服,成了王门弟子。王阳明为王银更名,改“银”为“艮”,并取了一个“汝止”的表字。
        在理清了这个过程之后,我们可以回到作为哲学家或思想家的王艮的这个“艮”字,到底该读“gen”还是“yin”?
        在中国的古字中,“艮”至少有四种读音,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兹逐一用现代汉语读音标出。
        其一:“gen”,第四声。此为易经卦名,又为方位名。(余解从略)
        其二:“gen”,第三声。形容性格耿直、语言粗俗。
        其三:“yin”,第二声。此为“银”之异体字。
        其四:“min”,第二声。此为“民”之异体字。
        王阳明为王“银”改名,去“金”为“艮”,完全有可能是把这个“艮”视为八卦之一的“艮”。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周易·第五十二卦》)故王阳明以“汝止”为王艮(银)的字,这应该说是有深意的。
        但是,在既没有广播电视,更没有互联网的明代,难以想象王艮自己或他的老师王阳明、弟子徐樾等人会向大众发布一个书面声明:王“银”先生已更名为王“艮”,此“艮”为八卦中之“艮”,故当读“gen”。特别是那些早已经知道“王银”大名的追随者,更需要获取这一更正信息。否则,大家岂不全读错了?
        所以,能够作出的解释或许应该是这样:王阳明及王艮自己既有可能把这个“艮”视为八卦之“艮”,也有可能把“艮”作为“银”之异体字之“艮”。但不管是哪一种可能,其读音应该仍然是“银”,或作为银之异体字之“艮”:“yin”。而王阳明之所以将王“银”改为王“艮”,完全有可能是因为二者为同音,形体改了,但读音仍然不变。
        事实上,这个我们今天提出来讨论的问题或者在当时并不成问题。从王艮自己来说,在书信中可以易“银”为“艮”。但在与人的谈论中,无论“银”或“艮”,都应该自称“yin”而非“gen”,否则,岂不让人听不明白?
        而当时的人们,无论是书面还是口头,自称时多习惯用“某”。而友人则多称其字号,如对王艮,动辄“心斋”、“汝止”,而难见用“艮”或“银”。如友人罗洪先的祭文为《祭王心斋文》(《念庵集》卷17)、弟子林春逢人必称“吾师心斋”(唐顺之《荆川集》卷10《墓志铭·吏部郎中林(春)东城墓志铭》),等等。至于泰州学派诸传人,徐樾、颜钧、何心隐、罗汝芳,更莫不如此。
        时至今日,学人对于王艮早无香火之情,故均直书、直呼“王艮”。这就使这个本来可能不存在的问题凸显出来,因为要读出“艮”的发声来。由于大体上带着和黄宗羲一般的“士大夫”感情,过于重视作为八卦之一的“艮”的丰富内涵,所以人们几乎不提“王银”,并且将“艮”字读成“gen”而非“yin”。这样,就使一位来自于社会最底层的极具天分、让所有读书人所有身居高位者都刮目相看的平民思想家,平凡到和一般士大夫出身的思想家一样缺乏特色,而这恰恰不是明朝人的作风。因为在明朝人看来,出身卑微并不丢人。邹元标《书心斋先生语略后》云:
        或问邹子曰:“泰州崛起田间,不事诗书,一布衣何得闻斯道卓尔?”予曰:“惟不事诗书一布衣,此所以得闻斯道也。盖事诗书者,理义见闻,缠缚胸中,有大人告之以心性之学。彼曰:‘予既以知之矣。’以泰州之天灵皎皎,既无闻见之桎梏,又以新建明师证之,宜其为天下师也。”(《愿学集》卷8《杂着》)
        是出身的卑微,成就着王艮的伟大。所以钱德洪、刘宗周皆不讳王艮之为王银,相比之下,黄宗羲却显得有些小家子气。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提出应该恢复王“艮”的本来读音“yin”,既是因为以讹传讹已久而人皆忽略,更是为了指出一个事情的本源:王艮本名王银,这个“银”是其作为灶户和盐贩的父亲取的名字,代表着这个家庭或家族发家致富的希望。这个王银本来就来自于最底层的凡夫竖子之中,他的学说完全来自于社会实践和自身感悟,都是凡夫竖子听得懂、悟得到的人生信条。
        王阳明之改“王银”为“王艮”,已经在对这位底层思想家进行“修正”;黄宗羲虽然敬重王艮的“体悟”功夫,却希望抹去他曾经的卑微。今日之研究者,无疑在继承王阳明和黄宗羲的事业,继续对王艮进行修正。王“艮”之读“gen”而不读“yin”,正是这种继承的结果。
        附记:本文的写作,缘于2010年3月至7月在台湾成功大学作为客座教授期间,5月14日傍晚在成大雨荷舞水餐厅与黄进兴先生“茶余饭后”的讨论,并得到成大历史系陈玉女教授的鼓励和帮助。在此致谢。
        (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教授、传统社会与江西现代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