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今本《史记·黥布列传》“兹乡”《索隐》注“番阳 县之乡”,当作“鄡阳县之乡”。“ ”为“鄡”之俗讹字。“鄡”字又作“郻”,《汉书·地理志》郻县在巨鹿郡,鄡阳县在豫章郡,与番阳近者为鄡阳县,《索隐》作“鄡县”误。西汉无番阳郡,依《索隐》体例亦不得言“番阳鄡阳县”。《史记索隐》当是据《汉书》颜师古注为说,今本《索隐》此注有误。 【关键词】史记索隐;地名;鄡阳;校勘 【作者简介】王永吉(1980— ),男,江苏东海人,2007年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史部文献整理与研究。 《史记》卷九十一《黥布列传》:“故信而随之番阳。番阳人杀布兹乡民田舍,遂灭黥布。”“兹乡”《索隐》:“番阳 县之乡。”[1] 元彭寅翁本、明凌稚隆本、清武英殿本、百衲本此《索隐》注在“随之番阳”下,作“番阳鄱县之乡”,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此注在“遂灭黥布”下,文同元明诸本,断作:“番阳,鄱县之乡。”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索:番字作鄱而鄱字作 。”[2]《校补》所谓“索”指明毛晋刻单行本《索隐》。《汉书·韩彭英卢吴传》“番阳人杀布兹乡”颜师古注:“鄡阳县之乡也。鄡音口尧反。”[3] 今案:《史记索隐》“番阳 县之乡”一句有误,当如《汉书》颜注作“鄡阳县之乡”。明此须先知番阳、鄡县与鄡阳县三地。先说鄡与鄡阳二县。注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