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手机版
|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首页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
国学组织
国学典籍
诗词名句
文化史
搜索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搜索
热门标签:
经文注解
道家文化
《
陈友冰
般若讲堂
般若讲堂
的
道教诗词
徐晋如
星云大师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资源
>
台湾唐代文学研究论文要目索引(1949—2000)(4)
http://www.newdu.com
2017-11-24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白居易 元稹】
长恨歌疏证,罗锦堂,台北:学术季刊,6卷2期,1957年
诗人白居易的佛教生活,谷响,现代佛学,9期,1958年9月
白居易的政治经济集宗教生活,费海玑,大陆杂志,17卷11期,1958年12月
白居易年谱考辨,罗联添,大陆杂志,31卷3期,1965年8月
白居易中书制诰年月考(上下),罗联添,大陆杂志,32卷2-3期,1966年1-2月
白居易作品系年,罗联添,大陆杂志,38卷3期,1969年2月
长恨歌与长恨歌传对于源氏物语的影响,林文月,台北:现代文学,44期,1971年9月
音乐的宣泄与沟通,颜元叔,台北:中央月刊,5卷12期,1973年10月
香山诗文的研究(一)(二)(三)(四),董毓葳,民主宪政,45卷12期、46卷1-3期,1974年4-7月
元白讽喻诗的理论与创作态度,吕正惠,台北:幼狮,39卷5期,1974年5月
试论白乐天金针诗格,王梦鸥,中外文学,9卷7期,1980年12月
黄金买笑莫述贫——白居易与妓女,杨宗莹,中国学术年刊,6期,1984年6月
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分析,颜元叔,唐诗论文选集,1985年
元和新乐府运动及其政治意义,吕正惠,中外文学,14卷1期,1985年6月
白居易的思想与处世态度,杨宗莹,师大国文学报,14期,1985年6月
长恨歌与长恨歌传“共同结构”问题及其主题探讨,罗联添,傅乐成教授纪念论文集——中国史论文集,1985年8月
白居易诗的评价,颜子缄,东方杂志,22卷11-12期,1988年5-6月
白氏长庆集对日本源氏物语的影响,陈瑶玑,教学与研究,10期,1988年6月
白居易诗评论的分析,罗联添,中央研究院第二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文学组上册,1989年6月
艰难感对白居易诗乐天思想与乐天形态的影响,侯乃慧,中华学苑,42期,1992年3月
白居易两种年谱评介,徐志平,中国书目季刊,26卷2期,1992年9月
白居易与佛道关系重探,罗联添,唐代研究论集第四辑,新文丰出版公司,1992年
试论“二李唱和集”与白乐天诗之关系,张蜀惠,中华学苑,43期,1993年3月
新旧唐书韩愈传的比较研究,陈金木,嘉义师院《学术研讨论文集》,1993年
论韩愈与王仲舒的交谊及其影响,胡楚生,文史学报,22期,1993年3月
广大教化主白居易——他以诗文谒顾况了吗,江国贞,国文天地,9卷12期,1994年5月
白居易妇女观管窥,蔡正发,古今艺文,20卷4期,1994年8月
《长恨歌》中神话故事探源,柴非凡,静宜人文学报,6期,1995年6月
白居易妇女诗析论,廖美云,台中商专学报,27期,1995年6月
从传播观点看白居易诗,李宝玲,中华文化学报,3期,1996年3月
试论白居易诗中表现自我之艺术,林明珠,国际人文年刊,5期,1996年6月
生命的安顿与调适——试析白居易讽喻诗、闲适诗与感伤诗之结构,丁亚杰,元培学报,3期,1996年12月
白居易诗的内容演变与“俗”,崔末顺,中国文化月刊,207期,1997年6月
试论白居易咏物诗的艺术表现,林明珠,花莲师院学报,7期,1997年6月
《长恨歌》为何长恨,陈智贤,文藻学报,12期,1998年3月
白居易的题画诗与绘画观,李栖,第四届中国诗学会议论文集,彰化师大,1998年
白居易音乐美学论析,欧纯纯,第十五届中部地区中文研究所研究生论文研讨会,逢甲大学,1998年
白氏长庆集对日本源氏物语之影响,陈瑶玑,教学与研究,10期,1988年6月
元白讽喻诗的理论与创作态度,杨石隐,东方杂志,22卷6期,1988年12月
论《白氏长庆集》中的格诗,李立信,东海中文学报,12期,1998年12月
白居易的格诗,余我,中国语文,83卷5期,1998年11月
抒情与叙事之取舍——以白居易《长恨歌》与陈鸿《长恨歌传》书写特质之异同为例,许丽芳,第四届中国诗学会议论文集,彰化师大,1998年
“霄汉风云俱是系”——白居易“中隐”思想研究,韩学宏,中华学苑,52期,1999年2月
元稹评传(上下),张达人,台北:生力,7卷80-81期,1974年5-6月
元白讽喻诗的理论与创作态度,吕正惠,幼狮,39卷5期,1974年5月
元微之年谱,薛凤生,台北:书目季刊,10卷3期,1976年12月
论元稹忍情说,龚鹏程,读诗偶记,台北:华正书局,1982年4月
元白叙事诗中的戏剧成分,王瑷玲,中国文哲研究集刊,5期,1994年9月
试论元白唱和诗的创作手法,林明珠,东吴中文研究集刊,3期,1996年5月
元稹讽喻诗初探,简光明,中国国学,25期,1997年
【韩愈】
韩愈评传,梁容若,大陆杂志,28卷5期,1963年3月
论杜甫与韩愈,胡秋原,台北:中华杂志,6卷2期,1968年2月
韩愈新论,费海玑,台北:东方杂志复刊,2期,1968年7月
论韩愈的作品(上)(中)(下),刘中和,文艺月刊,47-49期,1973年5-7月
从南山诗谈韩愈山水诗的风格,颜昆阳,台北:学粹,17卷1期,1975年4月
韩愈之文学创作观,刘三富,台北:华学月刊,44期,1975年8月
古今诽韩案考辨,郑骞,台北:学生书局,书目季刊,11卷4期,1978年3月
韩文公的郡望与籍贯,罗联添,书目季刊,13卷3期,1979年12月
张籍上韩昌黎书的几个问题,罗联添,台静农先生八十寿庆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1年
韩愈论诗,刘远智,孔孟月刊,21卷5期,1983年1月
禅宗祖堂集中有关韩愈的新资料,蔡涵墨,书目季刊,17卷1期,1983年6月
韩愈的气盛言宜说,张静二,中外文学,16卷7期,1987年12月
韩愈多“气盛宜言”说,张静二,中外文学,16卷7期,1987年12月
韩愈柳州罗池庙碑析论,胡楚生,中兴大学中文学报,1期,1988年5月
韩愈秋怀诗十一首试析,李建昆,兴大中文学报,1期,1988年5月
论韩愈赠僧徒诗研究,李建昆,兴大中文学报,2期,1989年1月
论韩愈七首托鸟为喻之古体诗,李建昆,兴大文史学报,19期,1989年3月
韩杜关系论之察考,李建昆,兴大中文学报,4期,1991年1月
韩愈诗评论之分析,谢佩芬,大陆杂志,82卷5期,1991年5月
韩愈诗形式之分析,李建昆,兴大中文学报,5期,1992年1月
历代学者对韩愈诗之评价,李建昆,兴大中文学报,22期,1992年3月
韩愈诗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关系考,李建昆,兴大中文学报,6期,1993年1月
“韩愈以诗为文”论题之辨析,王基伦,第二届国际唐代学术会议论文集,文津出版社,1993年
试论韩愈诗三种风格特征,李建昆,中兴大学文史学报,24期,1994年7月
韩愈诗之讽喻色彩与思想意识,李建昆,中兴大学中文学报,7期,1994年1月
韩柳交谊及相互影响,方介,国立编译馆馆刊,23卷1期,1994年
韩孟诗人集团之诗歌唱和研究,李建昆,兴大文史学报,26期,1996年6月
论韩愈之“以诗为文”——兼论韩文写作策略之形成及其影响,何寄澎,语文、性情、义理:中国文学多层面探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台湾大学,1996年
韩愈诗论述要,汪淳,中国文化月刊,204期,1997年3月
论韩愈七言古诗,陈家煌,第二届两岸中山大学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中山大学中文系,1998年
有关韩愈“以文为诗”说之缘起,彭婉惠,第十五届中部地区中文研究所研究生论文研讨会,逢甲大学,1998年
韩愈与孟郊交往诗,张惠珍,第十五届中部地区中文研究所研究生论文研讨会,逢甲大学,1998年
试析韩愈送僧徒的诗文——兼论其对佛教态度,林惠胜,第四届唐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
【柳宗元】
柳宗元评传,梁容若,新时代,4卷3期,1963年3月
柳子厚党事剖析(上下),王泳,大陆杂志,29卷5-6期,1964年9月
柳宗元评传,张朴民,唐宋八大家评传,台北:学生书局, 1974年4月
柳宗元与佛教之关系,苏文擢,台北:大陆杂志,55卷5期,1977年11月
从元遗山论诗绝句谈谢灵运和柳宗元的诗与人,叶嘉莹,中国古典诗论评论集,台北:华正书局,1977年9月
柳宗元思想背景,方介,台北:学生书局,书目季刊,15卷1期,1981年6月
柳子厚交游举要,段醒民,台北商专学报,16期,1981年7月
柳宗元之生平,何淑珍,中国国学,17期,1989年11月
柳宗元对儒佛道的体悟与融合,刘醇鑫,辅仁大学中研所学刊,5期,1995年9月
柳宗元的柳州之贬与柳侯祠,陈友冰,国语日报,1996年3月16日
【李贺】
李贺研究,友梅,台北:书目季刊,2卷3期,1968年4月
李长吉年谱,唐锡椽,台北:幼狮学志,7卷2期,1968年4月
两唐书李贺传考辨,叶庆炳,淡江学报,7期,1968年11月
李贺与济慈,刘沧浪,台北:幼狮月刊,43卷6期,1976年6月
象牙塔到白玉楼,余光中,台北:文星书店,逍遥游,1972年
李长吉歌诗源流举隅(上下),朱君亿,台北:东方杂志,5卷11-12期,1972年5-6月
李贺诗的象征结构试探,蔡英俊,中外文学,4卷7期,1975年12月
楞伽年楚辞与李贺的悲剧,杨钟基,中国学人,6期,1977年9月
透视李贺诗中的鬼神世界,黄永武,书评书目,70期,1979年2月
李长吉史诗铨隅,朱君亿,书目季刊,18卷2期,1984年9月
李贺的原我世界,黄敬钦,逢甲学报,20期,1987年11月
李贺南园十三首诗研究,简淑慧,中华文化复兴月刊,22卷4期,1989年4月
由杜牧评李贺诗,探索“无理”问题及李贺与屈原楚骚之传承,廖美云,台中商专学报,23期,1991年6月
李贺诗里的宗教意识,陈炽彬,中国诗学会议论文集,彰化师大国文系,1992年
李贺诗历代评论之分析,欧丽娟,国立编译馆馆刊,22卷1期,1993年6月
李贺诗中的反神仙思想,黄兆汉、黄著,《道教与文学》,学生书局,1994年
李贺诗中色彩探析——试从白、红、绿谈起,林玉玲,中山中文学刊,2期,1996年6月
李贺诗的情感特质,李幸容,传习,15期,1997年4月
李贺神话诗歌之探讨,卢明瑜,台大中文学报,9期,1997年6月
李贺诗韵与词韵,郭娟玉,大陆杂志,95卷1期,1997年7月
呕心古锦囊,绝笔白玉楼——浅析长吉诗之瑰诡特色,以《李凭箜篌引》为例,黄昱凌,中国文化月刊,208期,1997年7月
【李商隐】
从义山嫦娥诗谈起,叶嘉莹,大陆杂志,3卷4期,1957年12月
实践和律度在中国诗中之示意作用,陈世骧,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29期下,1958年11月
李商隐诗渊源及其发展,劳干,台北:幼狮学报,2期,1959年
李商隐锦瑟诗考微(上中下),郑绪平,台北建设11:8-11:10,1963年1、2、3
环绕李义山锦瑟诗的诸问题(上中下),徐复观,中国文学论集,台中:民主评论社,1966年3月
李商隐诗评析,刘若愚,台北:清华学报,7卷2期,1969年8月
读周策纵教授《论李商隐的一首无题诗》书后,徐复观,大陆杂志,42卷10期,1971年5月
与刘若愚教授论李商隐无题诗,周策纵,大陆杂志,41卷2期,1971年10月
李商隐和他的诗,朱偰等,台北:学生书局,近代文史论文类辑,1971年10月
自月意象的嬗变论李义山诗的月世界,陈器文,中外文学,5卷2期,1976年7月
谈玉溪生安定城楼,汪中,潘重规先生七秩荣庆纪念集,1977年3月
义山七绝的用意、抒情与咏史,张梦机,潘重规先生七秩荣庆纪念集,1977年3月
晚唐怪涩派诗之盟主及其特色,李曰刚,中华文化复兴月刊,10卷3期,1977年3月
试论李义山诗的用典,沈秋雄,中华文化复兴月刊,10卷4期,1977年4月
比较与翻案——论义山七律末联的深一层法,陈文华,台北:中华文化复兴月刊,11卷2期,1978年2月
李商隐的远隔心态,黄永武,巨流出版社,中国诗学思想篇,1979年2月
李商隐《锦瑟》详解,高阳,联经出版社,高阳说诗,1982年12月
李义山药转诗释,薛顺雄,东海中文学报,2期,1982年
从美感经验说试探义山诗,欧阳炯,大陆杂志,66卷2期,1983年3月
李义山无题诗研究,黄盛雄,台中师专学报,13期,1984年6月
李商隐与佛教,龚鹏程,汉学研究,4卷1期,1986年6月
李商隐生年考,赵良壁,大陆杂志,1984年1月、1986年7月
《东涧写校李商隐诗集》校记,龚鹏程,书目季刊,20卷2期,1986年9月
李商隐咏史诗,黄盛雄,古典文学,9期,1987年4月
《锦瑟》诗之我见,赵良壁,中华文化复兴月刊,20卷6期,1987年6月
李商隐《筹笔驿》等诗及其与李德裕之关系,赵良壁,中华文化复兴月刊,21卷3期,1988年3月
论李商隐的樱桃诗——假借、代言、戏谑诗体与抒情传统间的纠葛,龚鹏程,书目季刊,22卷1期,1988年6月
从敦煌文献看李义山《杂纂》的性质,郑阿财,木铎,12期,1988年3月
李义山七律末联的强化与深化,黄盛雄,中外文学,18卷1期,1989年6月
无题诗研究,龚鹏程,中大人文学报,7期,1989年6月
李义山诗评论的分析,衣若芬,中国文学研究,3期,1989年5月
李义山东感遇诗,黄盛雄,台中师院学报,3期,1989年10月
李商隐诗文集版本考,王家歆,台中商专学报,23期,1991年6月
李义山咏物诗探析,沈秋雄,教学与研究,13期,1991年6月
从李商隐七言律诗的用韵现象看其感情特质,黄绍梅,中国文化月刊,149期,1992年3月
旧诗诠释学之一论——兼评颜昆阳《李商隐诗笺释方法论》,游志诚,中外文学,21卷11期,1993年4月
庄子与李商隐诗神话素材之比较,郭宗烈,台北师院学报,1993年6月
李商隐诗之神话表现,欧丽娟,国立编译馆馆刊,24卷1期,1995年6月
李商隐《圣女祠》三首试析,吴荣富,第一届学术论文研讨会论文集,成功大学中文系,1995年
模糊的文体与模糊的识别:以李商隐与莎士比亚为例,张鸿彬,华梵学报,3卷1期,1995年11月
论吴乔对李商隐诗歌的评价,胡幼峰,辅仁学志,25期,1996年7月
美丽与哀愁——李商隐诗的一种抒情倾向,蔡振念,第二届两岸中山大学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中山大学,1998年
李商隐爱情诗辨正,张仁青,第二届两岸中山大学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中山大学,1998年
《锦瑟》试释,梁建业,中国文化月刊,216期,1998年3月
【其它作家】
唐太宗诗研究,傅慧淑,中正学术研究学刊,14期,1995年5月
上官婉儿,孙陵,中国文学史论集,2期,1958年
评唐代女诗人——上官婉儿,陈恒升,台北:畅流,37卷10期,1968年7月
王绩研究,叶庆炳,台北:辅仁大学人文学报,1期,1971年
关于王无功的几项考证,冯承基,台北:幼狮杂志,2卷1期,1956年
王绩疑年录,游信利,政治大学中华学苑,8期,1971年9月
沈宋诗歌在隋唐文学史上的地位,洪顺隆,幼狮学志,1期,1986年6月
沈佺期、宋之问作品中的宗教风貌——初唐佛道思想对沈宋作品的渗透,洪顺隆,第二届国际唐代学术会议论文集,文津出版社,1993年
敦煌写本李峤诗研究,黄永武,中华文化复兴月刊,21卷8期,1988年8月
诗人李峤传略小考——从历史与小说切入,罗纽金,中国国学,24期,1996年10月
唐诗开派人物陈子昂,孙克宽,幼狮,7卷5期,1958年5月
陈子昂文学及其诗论研究,薛顺雄,东海大学学报,20期,1979年6月
试论陈子昂之立身行事与其家学之关系,戴景贤,台北:书目季刊,15卷1期,1981年6月
陈子昂与韩愈复古思想之比较,辅仁国文学报,2期,1986年6月
陈子昂评价问题析论,丌婷婷,唐代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陈子昂诗观研究,林耀潾,孔孟学报,64期,1992年9月
陈子昂的圣人观,方介,中国书目季刊,27卷2期,1993年9月
重论陈子昂诗,简恩定,空大人文学报,8期,1999年6月
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柴非凡,台北:文学评论,2期,1975年11月
初唐咏物才子——李峤,罗秋昭,台北师院语文集刊,1期,1996年6月
宋版常建诗集,吴哲夫,故宫图书季刊,1卷2期,1970年10月
黄鹤楼诗的研究,刘中和,文艺,105期,1978年4月
元兢调声术与初唐五律声律之关系,许清云,第四届中国诗学会议论文集,彰化师大,1998年
从实证观点论王之涣《登鹳雀楼》,简锦松,中国文哲研究集刊,14期,1999年3月
《登鹳雀楼》析论,陈友冰,国语日报,2000年6月3日
唐诗人王昌龄生平及其诗论(上)——王昌龄被杀之迷试解,王梦鸥,中华文化复兴月刊,13卷7期,1980年7月
唐诗人王昌龄生平及其诗论(下)——《王氏论文》编成年代志疑,王梦鸥,中华文化复兴月刊,13卷8期,1980年8月
两唐书“王昌龄传”补正,何寄澎,唐代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王昌龄诗论原理,陈必正,辅大中研所学刊,2期,1992年10月
王昌龄意境论,黄景进,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论文集,1994年
边塞、闺怨与友情——论王昌龄的诗,沈谦,中国语文,77卷3期,1995年9月
王昌龄边塞诗中的“非战”思想,朱国能,静宜人文学报,7期,1995年6月
试用新批评理论解读王昌龄《闺怨》,唐翼明,国文天地,12卷1期,1996年6月
唐诗人孟云卿生平试探,王梦鸥,辅仁学志,18期,1989年6月
枫桥夜泊述闻,黄宝琪,台北:新知杂志,33卷2期,1973年4月
谈“枫桥夜泊”的几个问题,薛顺雄,东海中文学报,7期,1987年7月
唐代时刻制度与张继“夜半钟声”新解,简锦松,第四届中国诗学会议论文集,彰化师大,1998年
钱起诗集有关问题之考察,谢海平,中华学苑,38期,1989年4月
唐诗人孟云卿生平试探,王梦欧,辅仁学志,18期,1986年3月
元结年谱辨正,杨承祖,淡江学报,5期,1966年
元结交游考,杨承祖,台北:学生书局,书目季刊,13卷1期,1979年
元结诗试论,李建昆,兴大文史学报,16期,1986年3月
元结的淳古论与反主流,杨承祖,唐代研究论集第四辑,新文丰出版公司,1992年
论元结诗的质朴特色,杨承祖,第二届国际唐代学术会议论文集,文津出版社,1993年
元结与柳宗元山水文学之比较,李炳南,屏东商专学报,1993年1月
论元结在新乐府中的地位,李立信,第二届唐代文化研讨会,东海大学,1994年
元结与柳宗元,陈启佑,古典文学,第十四集,学生书局,1997年
元结诗歌理论探迹,丘韶莹,中兴大学中文研究生论文集,3期,1998年7月
皎然年谱稿,姚垚,台北:学生书局,书目季刊,13卷2期,1979年
论皎然的《诗式》,王梦鸥,中华文化复兴月刊,14卷3期,1981年3月
皎然诗式的写作背景和理论渊源,许清云,铭传学报,24期,1987年3月
皎然诗式的主要观念和创作理论,许清云,铭传学报,25期,1988年4月
皎然诗学理论探索,许清云,铭传学报,26期,1989年3月
皎然《诗式》论用事初探,齐益寿,《王叔珉先生八十寿庆论文集》,台北:大安出版社,1993年
诗的体认:皎然诗论初探,陈国球,第三届中国唐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7年
张籍年谱,罗联添,大陆杂志,25卷4-6期,1962年
张籍诗风格之研究,张简坤明,第四届中国诗学会议论文集,彰化师大,1998年
寒山子的时代问题,胡适,台北:这一代出版社,寒山的时代精神,1970年8月
寒山时代的考证,陈慧剑,中国诗季刊,4卷3期,1973年9月
寒山诗评,黄博仁,夏声,155期,1977年10月
寒山诗的巅峰境界,黄永武,幼狮月刊,47卷5期,1978年
寒山诗的禅境,黄博仁,牺牲,163期,1978年6月
从哲学与宗教来看寒山诗,吴汝钧,鹅湖,4卷7期,1979年1月
《寒山诗集》传本续录,陈耀东,中国书目季刊,31卷2期,1997年6月
孟郊的双重性格,张健,台北:文艺月刊,38期,1972年8月
由作品看孟郊对士隐的态度,张健,台北:幼狮月刊,37卷1期,1973年1月
孟郊作诗的态度及其成就,林宗霖,台北:艺文志,134期,1976年11月
孟浩然与孟郊的咏僧学佛诗,张健,中外文学,6卷11期,1978年4月
孟郊及其诗歌研究,罗清能,花莲师专学报,13期,1982年
试论孟郊之乐府诗,李建昆,六朝隋唐文学研讨会论文集,台中:中兴大学中文系,1994年
试析孟郊诗歌的语言风格——以《秋怀》十五首为例,王松木,全国中国文学研究所研究生论文研讨会,中央大学,1995年
论孟郊诗作中的真性情,林璟亨,中兴大学中文研究生论文集,1997年9月
论孟郊诗“清奇僻苦”之特色,陈得全,第三届中国唐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7年
韩愈和贾岛订交之始述评,梁国豪,台北大陆杂志51:2,1975年8
贾岛事迹考辨,郑毓瑜,国立编译馆馆刊,15卷1期,1986年6月
雪林松更绿——试论贾岛的诗歌,林明德,古典文学,1期,1979年12月
论贾岛之寒狭诗风及其在中晚唐诗坛之地位,李建昆,中兴大学文史学报,1998年6月
刘梦得年谱,罗联添,台湾大学文学院文史哲学报,8期,1958年
刘宾客嘉话录校补及考证(上下),罗联添,台北:幼狮学志,2卷1-2期,1963年1月、4月
刘梦得的土风乐府与竹枝词,方瑜,台北:文学评论,2期,1975年11月
刘禹锡与王韦集团,张肖梅,国立编译馆馆刊,11卷2期,1982年12月
论刘禹锡的诗文,张肖梅,国立编译馆馆刊,12卷2期,1983年12月
生命历程与创作情调的暂时转折——刘梦得《竹枝词》再探讨,许丽芳,大陆杂志,89卷3期,1994年9月
从《遗山论诗绝句》谈刘禹锡的讽喻诗,蔡忠道,中国文化月刊,214期,1998年1月
唐诗人刘禹锡的和州诗文,陈友冰,国语日报,1999年4月24日
李德裕的家世考述,汤承业,东海学报,14期,1974年7月
两唐书所论“牛李”党政歧异考,傅锡任,淡江学报,1983年5月
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诗的背景,傅锡壬,淡江学报,1983年5月
唐“姚武功体”诗试探,王梦鸥,台北:东方杂志复刊号,16卷12期,1983年6月
极玄集的选录标准,吴彩娥,台北:学生书局,古典文学,第六集,1984年
姚合及其诗研究,许美玉,师大国文所集刊,31期,1987年6月
论姚合诗中关于文思的表述,陈祖言,第三届中国唐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7年
艺妓薛涛的艺文及故居,周燕谋,台北:艺文志,5期,1966年2月
唐代名伎诗人薛涛,陈友冰,国语日报,1996年8月17日
唐湘山宗慧禅师《牧牛歌》析论,蔡荣婷,中正大学中文学术年刊,第1期,1997年6月
曹唐“小游仙诗”神仙世界初探,李丰楙,第二届国际唐代学术会议论文集,文津出版社,1993年
丁卯集的版本与流传,梁容若,书和人,216期,1973年8月
论许浑的诗,刘中和,台北:书和人,216期,1973年8月
许浑七律特色,江惜美,中华文化复兴月刊,21卷9期,1988年9月
许浑诗叠字探究,江惜美,台北市立师院学报,25期,1994年
杜牧交游考,王先汉,台北:中华学苑,6期,1970年9月
杜牧的生平及其对诗的贡献,林宗霖,台北:艺文志,130期,1976年7月
方回批杜牧诗寻绎,张梦机,中大文学院刊,4期,1986年6月
“十年一觉扬州梦”考,张熏,国立编译馆馆刊,15卷1期,1986年6月
“欲去欲往终何如”说小杜——试论小杜诗歌的矛盾,廖肇亨,中国文学研究,1993年5月
杜牧咏史诗析论,杨静芬,中兴大学中文研究生学报,3期,1998年7月
唐诗人杜牧在安徽诗文,陈友冰,国语日报,2000年1月1日
论晚唐典绮派温庭筠诗之特殊风格,李曰刚,台北:文艺复兴,57期,1974年11月
温庭筠诗集研注,张翠宝,台北师大国文研究所,20期,1976年6月
温庭筠诗词比较研究,罗宗涛,古典文学,7期,1985年8月
温庭筠研究论着目录,黄坤尧,书目季刊,22卷3期,1989年12月
唐司空图事迹系年,罗联添,大陆杂志,39卷11期,1969年12月
司空图诗品研究,萧水顺,台北师大国文研究所集刊,17期,1973年6月
司空图思想研究,江国贞,台北商专学报,15期,1980年10月
从司空图诗品谈“存质究实,贞浮劝用”的淑世文学论,赖美香,孔孟月刊,9期,1981年5月
论象征批评与司空图诗品的批评方法,吴彩娥,幼狮杂志,17卷2期,1982年10月
司空图“韵外致、味外旨”说之研究,简淑慧,中华文化复兴月刊,20卷12期,1987年12月
司空图研究论着目录,陈国球,书目季刊,21卷3期,1987年12月
由宗炳论山水画之“畅神”谈司空图诗品的评鉴特色,郑毓瑜,中外文学,16卷12期,1988年5月
从历代诗论看司空图《诗品》的风格论,王润华,中外文学,17卷12期,1989年5月
司空图的家世与早年生活考证,王润华,幼狮学志,20卷3期,1989年5月
试论司空图「诗品」的意象批评,廖栋梁,辅仁国文学报,5期,1989年6月
司空图诗友考,王润华,中华文化复兴月刊,22卷9期,1989年9月
司空图研究的发展及其新方向,王润华,书目季刊,23卷3期,1989年12月
在晚唐政治动荡中司空图的仕宦生涯考,王润华,汉学研究,7卷2期,1989年12月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小考,车环柱,《王叔珉先生八十寿庆论文集》,台北:大安出版社,1993年
沉默的诗意——读《二十四诗品·含蓄》札记,郑雪花,孔孟月刊,33卷5期,1995年1月
韩偓诗及其生平,孙克宽,新时代,3卷6期,1963年6月
韩偓的五绝,张健,中国国学,21期,1993年11月
韩偓闲适诗初探,卓清芬,中国文学研究,9期,1995年6月
韦庄与秦妇吟,王孙荆,台北:史笔,1卷1期,1958年
韦庄《秦妇吟》与唐宋诗风的嬗变,张高评,第四届唐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
(责任编辑:admin)
共8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
鸠摩罗什研究论文目录
下一篇:
佛典精华百部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随便看看
时光流淌 接续守望 武汉大学研究团队
《平凡的世界》的魅力
教育随想:从“君子不器”看教师发展
唐宋诗词的现代意义——莫砺锋教授在
天地君亲师 趣谈对联中的尊师重教
讲史:守成皇帝嘉庆
中国文化的殉道者:吴宓与顾亭林
一首歌的茶香古韵
地名读音如何“名从主人”
尊师重教的风尚何必“物化”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儒学
道学
诸子百家
琴棋书画
十二生肖
传统文学
传统节日
中国戏剧
中国建筑
语言文字
传统中医
宗教哲学
民间工艺
中华武术
地域文化
民风民俗
衣冠服饰
四大雅戏
动物植物
器物随身
饮食厨艺
茶文化
酒文化
传说神话
神妖鬼怪
中华民族
非遗文化
中华礼仪
易学文化
家谱族谱
拜师学艺
城市文化
古玩收藏
修行人生
教育
军事
科技
其它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当代人物
近现代人物
古代人物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启蒙国学
青少年国学
国学教材
国学讲堂
国学题库
正蒙学堂
格物致知
明德讲堂
家庭教育
慈孝文化
学校教育
师道尊严
品读经典
其它
国学常识
入门概说
历史
天文地理
语言文学
哲学宗教
儒学
教育
政治军事
科技
典章制度
礼法民俗
国学典籍
艺术美学
衣食住行
称谓文化
古物
其它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
学科建设
学术史话
学人与机构
论著评介
综合述评
它山之石
中外交流
中国形象
走向世界
翻译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