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鸡文 以鸡入诗,最早可从《诗经》上读到,《君子于役·王风》写道:“君子不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树,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鸡儿上笼了,牛羊从山上下来了,远方的亲人你什么时候回来呀?表达了一个妇女对远征丈夫的深切思念。在《鸡鸣·齐风》中,妻子听到鸡鸣后,劝丈夫起床早朝、勤于政务。妻子说:“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丈夫回答说:“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一问一答,颇有情趣。 《诗经》里还有借雄野鸡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怀念: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雄雉于飞,上下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古人和文人对鸡也极为推崇。弱冠时的李白从山中归来时,一见到“黄鸡正肥”、“白酒初热”,便欣喜若狂,垂涎欲滴。古代诗人写到田园景色、农家风味的时候,很少不写到鸡的,如陶渊明写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王维写的“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杜甫《羌村三首》中,写到“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如闻叩柴荆。”都把鸡与农家乐趣联系在一起。 魏晋诗人刘桢,崇尚雄鸡的勇武不屈,吟诗赞美:“丹鸡披华采,双距如锋芒。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利爪探玉除,赤目含火光。长翘惊风起,劲翮飞敷张。轻举奋勾喙,电击复还翔。”寥寥数句,活脱脱勾画出雄鸡的勇武风采,赞美了雄鸡蔑视强暴的大无畏精神。 自古以来,用鸡制作的美味佳肴,举不胜举。如《礼记》中载有“鸡羹”、“弗食……鸡肝”;《楚辞·招魂》载有“露鸡”;齐王吃鸡“必食其距数千而后足”;《齐民要术》记有鸡“五味脯”、“鸡羹”、“蒸鸡”;《新唐书》有“鸡球”;白居易有“鸡球饧粥屡开筵”的名句;《武林旧事》有“润鸡”;清代《随园食单》已载有鸡馔30款。 广东民间有“无鸡不成席”之说。在粤菜里就有白切鸡、文昌鸡、盐焗鸡、清平鸡、太爷鸡、葱油鸡、手撕鸡、脆皮鸡等著名品种。又如四川的“宫保鸡丁”、“怪味鸡”,江苏的“芙蓉鸡片”,河南的“道口烧鸡”,浙江的“醉鸡”,湖南的“东安鸡”,江苏的“叫化鸡”,广州的“太爷鸡”,西安的“葫芦鸡”;还有“脆肉手撕鸡”、“腐乳鸡”、“五元神仙鸡”、“柠檬烤炉鸡”、“荷叶三鲜鸡”、“玻璃鸡丝”、“鸡丝银针”、“鸡松”、“菊花鸡肠”等等。 尤值得一提的是驰名中外的“基辛格鸡”。1971年7月9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派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为特使,取道巴基斯坦卡拉奇秘密飞到中国。周总理指示:“既然请来了,我们就一定要招待好,结合我们的国情,要让他吃好。”宴席上,基辛格对每道菜只尝一尝,更多的是在欣赏。后来出场的菜是“黄油蒸鸡”,黄亮鲜嫩,丰满却不肥腻,大方而不土气,玲珑剔透中显出一片秀色,浓浓的黄油与橙橙的汤露溶为一体,砂锅与蒸鸡交相辉映。周总理说:“这道菜的佐料是地道的美国和西德货。但是烹制方法是中国的,中西合璧。博士先生一定会感兴趣。”周总理着重了“中西合璧”的语气。基辛格大为激动,说:“精彩极了!”迫不及待地握住刀叉,叉起鸡腿,咂咂嘴,耸耸肩,半只鸡稍纵即逝。他拍拍翻译的肩,说:“这是我东方之行最美妙的菜吧!”席终人散,周总理对厨师说:“以后国宴上的这道菜就叫‘基辛格鸡’吧!” 鸡年游“鸡”景,别有一番情趣。云南大理的鸡足山因鸡形而得名,却靠佛教而扬名;广西漓江两岸,有两山相向而立,好似两只昂冠振羽、跃跃欲斗的雄鸡,合称“斗鸡山”;南京的鸡鸣山和鸡鸣寺因“神鸡”的传说而得名。南朝齐武帝巡游玄武湖,忽闻山上有鸡鸣声,喜极而往,鸡鸣山也因此盛极一时。在中国的地名中,带“鸡”字的也不少。如黑龙江省东南部的鸡西市,因位于鸡冠山之西而得名,是中国著名的煤炭生产基地。另一个是陕西省西部的宝鸡市,相传是炎帝的诞生地和周秦王朝发祥地,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 在中国西南一些地区,有各村寨轮流办场、老百姓轮流赶场的习俗。民间习惯用12生肖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场墟进行命名,如把某天前往甲地赶场称之为赶牛场,而把几天后前往乙地赶场称之为赶马场等。久而久之,老百姓就把这些场名变成了地名,如把甲地称为牛场、乙地称为马场。因此,西南便有很多叫“鸡场”、“鸡街”的地方。 在贵州,共有7个“鸡场”乡镇。它们分别是安顺市西秀区鸡场布依族苗族乡、普定县鸡场坡乡、盘县鸡场坪彝族乡、水城县鸡场布依族彝族苗族乡、大方县鸡场乡、织金县鸡场苗族彝族布依族乡、晴隆县鸡场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