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治学心语 >

寻找匠心青年:为古籍续命的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1-24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喷水、压平、测量、上胶、贴纸……一本书有多少残页,就要重复多少遍相同的工作,古籍修复师张阳,立志一生专注做一事——
    张阳工作的地方有些“奇怪”:工作台上有电热炉、面粉、碗——好像是个厨师;旁边又有剪刀、白线——好像是个裁缝;另一边还有毛笔、竹签、各种仪器……仔细瞧瞧才发现,工作台当中的古籍才是她的“菜”。
    “我是一名古籍修复师。”张阳扶一扶眼镜,揭晓答案。
    两万册古籍待修复
    位于浙江省中北部的诸暨市历史悠久,是越国故地、西施故里。张阳就在诸暨市图书馆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年纪虽不大,却已经是这里修古籍的骨干力量。
    诸暨市图书馆里藏有两万册古籍,这些1911年以前的书籍是张阳的工作对象。因为时间的原因,古籍因虫蛀鼠啮、霉蚀、酸化、老化、使用中的磨损等原因而产生了“健康”问题。这时候,古籍修复师就上场了。
    最近,张阳就在修补《诸暨黄氏家谱》这本古籍。
    上午8点30分,张阳来到图书馆的古籍特藏书库,这座独立的书库设在图书馆的四楼。书库外,就是张阳专门的修复室。走进特藏书库,新做的樟木柜散发着独特的木香,这也是为防虫做了基础。书库内不冷不热,原来是专门安装的独立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起了作用。同时,火灾自动灭火装置也十分显眼。轻轻打开书柜,自明万历至民国年间的各类古籍整齐地躺在柜中。不独古籍,这里还收藏有明清字画200余幅、碑帖100多幅。
    古籍修复技术是从古代书画装裱技艺中发展分化而来的,但书画修补中需要接笔等手法,在古籍中是不能使用的。张阳介绍道:传统修复方法主要是用纸张和糨糊手工修补、装裱,很讲究技巧。
    找到今天准备修缮的《诸暨黄氏家谱》后,张阳开始填写调出档案,记录该古籍的基本情况、调出时间等信息。仔细看看,这本书已经泛黄脆化,书线已断。翻翻里面,书页有蛀洞,各种破损“缺肉”好像被虫子咬过的树叶,感觉如果手上稍一用力,就会被揉碎。
    工艺繁杂,一天修不了几页
    来到修复室的办公桌前,张阳先把一张残破的书页摊在修复桌上。再看桌面上,早已经垫好一张衬纸。
    “不同类型的古籍,破损情况千差万别。我们就像是个全科医生,开出不同的修补方案。”张阳边做着准备工作边说:“往最简单了说,古籍修复只有拆书、补书、重新装订这三步。”
    准备工作已毕。张阳拿出一个小喷壶,轻轻地给书页喷上一层水雾,令其服帖。接着用沾上浆糊的毛笔在破洞处涂刷,将选好的与书页同色的纸张快速粘在破洞上以填补破洞。
    工作至此,才进行了1/3。
    古籍破损的原因形形色色,诸暨市的古籍以虫蛀最为常见。这些破损的小洞,就需要用纸张填补。“这里用什么纸来填补很有讲究,尽量选择接近原书的纸张,有时候纸张颜色不匹配还需自己染纸。”张阳说。
    用什么来粘?调制黏稠度适合的糨糊也是关键,而这需要修复师有很好的手感。糨糊太稠容易把书页粘在补书板上,太稀则黏合度不够。用特定的面粉调制后,张阳都要搅拌20分钟才好进行使用。确实,修复古籍的原则是整旧如旧、最小干预。水糨糊的调制在维持黏性的前提下,越薄越好。这个分寸,需要多年的经验和功力。
    喷水、压平、测量、上胶、贴纸……一本书有多少残页,就要重复多少遍相同的工作。
    “古籍修复讲究的是书籍修复前是什么样子,修复后还要保持什么样子,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是整旧如旧,就是使经过修复的书籍在外观上尽量保持原貌,从而保证图书的资料价值、文物价值不因修复而受损。”翻开张阳在接受古籍修复培训时记下的笔记,这段话已被红笔标注。实际中,张阳也遵循着这一原则,静静地开展着修复工作。
    她一天最多只能修复十页书,修复的过程十分枯燥,磨炼不出耐性,就很难踏实把活干好。
    从上午8点30分开始工作到11点30分,上午的工作结束。张阳轻轻放下毛笔,伸了个懒腰准备去吃午饭。但她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先找来一张吸水纸盖上修补的页面,才放心离去。
    下午两点半,张阳又来到工作室,继续着上午没完成的工作。3个小时的埋头工作后,一天的修复工作才告一段落。
    “我们的工作就是面对这些书籍,有时候一天都修补不了几页。”张阳说:需要修复的古籍书页破落、纸张发脆,翻一翻都要小心翼翼。
    立志一生专注做一事
    古籍修复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工和精力,可实际上,这门技艺却并不挣钱。实际中也有一些并不专业的古籍修复师,他们在修书的过程中,往往连纸的纹理也不看,不分横纹竖纹,就往书上补,这样的修书过程,虽然出活儿快,可却失了那份对古籍的尊重、失了那份匠心。
    张阳这些年最大的工作就是修补《古今图书集成》。这部古籍一共有1000多册, 在张阳的努力下,近期终于完成了。而诸暨图书馆目前有古籍2万余册。现在才修复了近2000册。张阳说:估计到自己退休也修不完。
    修复古籍是个比较寂寞的工作。常常工作一天也遇不到一个人,说不到一句话,十分单调。而许多古籍在整理之前都非常脏,古籍修复也是对古籍进行“洗澡”、治病。这些工作中的缺点,古籍修复者都要一一去忍受。
    没有坐冷板凳的恒心,就难以做好这门工作。
    聊起古籍修复工作进程慢的问题,张阳道出了现状:目前,国内古籍修复高端人才非常紧缺。我国现存古籍书约5000万册件,古籍收藏单位2800多家,但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始实施时,国内古籍修复师却只有不足100人。在诸暨图书馆,包含张阳在内,也只有两人从事这项工作。
    古籍修复是个冷门,但张阳在慢慢接触中喜欢上这个行业。作为诸暨本地人,张阳自小也喜欢历史,修复古籍在机缘巧合中成了张阳的工作。
    古籍修复师,也被称为“为古籍续命的人”,他们的工作中就渗透着“工匠精神”。因为热爱古籍而埋头其中的工作,看似是“老学究”,如今,也有着许多像张阳一样的年轻人参与其中,敬重古籍、热爱古籍。
    如何能做好修复古籍的工作?张阳说:这需要一种追求极致的精神,甚至一生专注做一事。(本报记者方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