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王一品斋笔庄(中国画) 潘天寿 文房四宝,湖笔为首。千百年来,毛笔作为中国古代文字书写、绘画创作的主要工具,对中华文化的传播、文明的传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相传,秦朝大将蒙恬在浙江湖州善琏隐居时“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发明了毛笔,由此开启了2000多年的制笔历史。 湖笔历来深受文人学士和书画大师们的珍爱,自古就有“湖颖之技甲天下”之说。湖州制笔业的兴起始于宋朝,宋皇室南迁后,江南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再加上湖州独特的地理环境,湖州渐渐成为制笔中心。历经多年传承发展,湖笔赢得了“湖州之笔,冠于天下”的美誉。湖州的毛笔选料讲究,工艺精绝,具有“三义”(精、纯、美)和“四德”(尖、齐、圆、健)的特点。湖笔制作一直坚持着“心、被、柱、副”古老而又繁复的工艺技法,这也是湖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一个重要原因。 湖笔能成为顶级的毛笔也与湖州的清丽山水有关。湖州市地处太湖南滨,此间湖港纵横、桑茂竹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明弘治《湖州府志》记载:“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人。”当前最有名的湖笔公推是王一品湖笔。湖州王一品斋笔庄始创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家笔庄。清乾隆四年(1739年),湖州有一位姓王的笔工随考生一起进京叫卖。大试之日,有位名叫庄有恭的考生因为忘了带毛笔正在考场外焦急,王笔工及时推荐支湖笔给他。庄有恭在考试中得心应手,下笔有神,竟中了头名状元,后来更成为名动乾隆朝的刑部尚书、书法家。从此读书人竞相购买王笔工的毛笔,还美其名曰“一品状元笔”,称他为“王一品”。王笔工回到家乡开了家笔庄,店名就叫“王一品斋笔庄”。 湖笔的长盛不衰,历代书画家更是功不可没。湖州书画名家在中国书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中国书画史,半部在湖州”之说。从“曹衣出水”曹不兴、“画龙点睛”张僧繇、“唐代诗僧”皎然、“燕家景致”燕文贵、“张三影”张先到元代“一代宗师”赵孟頫为旗帜的书画家群体,明清“南苹派”沈铨、“费派”费丹旭和近现代“杨隶”杨岘、“吴门画”吴昌硕、“中国画学研究会会长”金城、“海派大家”王一亭、“南沈北于(右任)”沈尹默、“谭葡萄”谭建丞、“著名国画家”诸乐山、“左笔大师”费新我等均为中国书画史书写了绚丽的篇章。古代历史文化名人王羲之、王献之、谢安、智永、颜真卿、张志和、陆羽、杜牧、苏轼、米芾等成为当地名家,或为政、为客寓居湖州,名家催生了名笔,不断提升了湖笔的品质。 建国后,郭沫若、潘天寿、李苦禅、启功、沙孟海、费孝通等一大批文化名家,也与湖笔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珍贵的墨宝。启功与王一品共同研制宋代麻毛笔的故事更是被传为佳话。1992年,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启功先生向“王一品斋笔庄”负责人许阿乔提起了一种现已失传的宋代麻毛笔,此笔仅在宋代古籍《崇祯乌程县志》(乌程县即现湖州市境内)中有记载。他说,如果该笔能够试制成功,堪称当今世界一绝。麻毛笔失传已久,难觅详细史料。王一品斋笔庄组织湖笔工艺大师朱亚琴等人攻关试制,用高档细光锋羊毛披毫,内设白苎麻,经过浸、拨、梳、并、连等百道工序精制,形成雏形。经过启功先生亲自多次试笔后,麻毛笔终于研制成功。年已八十高龄的启功先生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高兴地连声说:“我太激动了!我太激动了!”随即用刚研制成功的麻毛笔挥毫写下了一首赞美湖笔与“湖州王一品笔庄”的七绝诗:“湖州自古笔之乡,妙制群推一品王;驰誉年经二百载,书林武库最堂堂。” 现在走进湖州,莲花庄、中国湖笔博物馆、赵孟頫故居、中国湖笔文化馆、湖笔文化一条街、蒙公祠等名胜景观,一定会让你深叹湖笔文化的妙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