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20日载文説:奥运会对中国有何意义,对此我们只有非常模糊的概念。出生在中国、目前在美国教书的历史学家徐国齐(音),通过他的《奥运梦想--中国和体育,1895-2008》一书,让我们的想像有了巨大飞跃。该报就此刊登的一篇题为《体育世界强国中国》的文章,要点如下: 徐国齐明确指出,1900年欧洲军队占领北京时,不仅中国感受到了民族屈辱,每个中国人也备受屈辱感的打击。那时不仅要帮助国家重新站起来,而且也要让每个中国人站起来。西方的优越性在当时也被理解为身体上的优越。 毛泽东在1917年发表的文章就以《体育之研究》为题,他在文中写道:"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他建议中国以德国为榜样,"其斗剑之风,播于全国"。当时人们在广泛讨论如何才能让中国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对身体锻炼的宣传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德国读者还能回忆起"体操之父"雅恩,在使德国人摆脱拿破仑统治后重拾自信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徐国齐认为,树立新的"身体观"在当时是颠覆满清王朝和建立共和国的重要一步。 我们在京剧和中国小说中常见的、为进入国家官僚机构而日夜埋头苦读备考的年轻人,应当由自信和身心自由的人所取代。对女性来说也同样如此。1905年,清朝屈服于压力,取消了妇女裹脚的法令并废除了科考制度。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增加了中国人的自我怀疑。中国的内战表明,这个国家还没有能力在世界上扮演它理应扮演的角色。而近些年,中国的崛起速度日益加快。徐国齐解释了体育在这一进程中发生的角色改变,它逐渐变成了民族自我欢呼或绝望的动力。 1985年5月19日21:30,当中国国家足球队1:2负于香港队后,北京的体育场中先是死一般的寂静,然后球迷的愤怒爆发了。虽然球员在警方的保护下进入了安全地区,却不得不在高墙和警戒线后呆了3天,以避免受到病态"爱国者"的暴力袭击。 中国人的体育热情可以从这幅图景上看出:仅在2005年,中国就卖出了4亿件篮球球迷商品,10亿中国观众可以收看到2005-2006赛季的美国NBA篮球赛。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时,只有一位中国运动员参加。1984年奥运会再次在洛杉矶举行时,中国派出了353人组成的代表团。射落那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的射击选手许海峰成了中国的英雄,这是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金牌。国内各家报纸纷纷在社论中称赞他的获胜是中国崛起的开始,是"东亚病夫"称谓的终结。 文章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