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万里崂山双花仙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中国民间故事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是那崂山的景色,真比苏杭还好,要是你不信的话,听我说说下面这个故事:
    早年间,在离崂山很远很远的地方 , 有一个杨树庄。在杨树庄的大杨树底下,住着这么一户人家老两 口一辈没有三男两 女,只有一个老生儿子,名叫杨生,长得眉黑眼亮,俊秀伶俐。人人都 说珠宝贵重,鲜花好看,可老两 口子把儿子看得比珠宝还要贵重,比鲜花还要好看。那时候庄户人家要念书真比上天摘月亮还难,可是老两 口子千辛万苦的,也叫杨生去上学。说起这杨生也真是千里挑一的聪 明孩子,只要他过眼的字,便没个忘。别人念书都 一行一行地念,杨生念书是一目十行。
    一年又 一年过去了,杨生书念 好了,个子也长高啦。谁 知道“养大了儿,栽大了瓜”,老两 口子还没有尝到甜味就都死去了。杨生真是悲痛极了,正碰清明佳节三月三,学房先生劝他道:“杨生呵,外面春暖花开,桃红柳绿的,你也出去耍耍吧。”杨生说:“先生,我不在近处耍,要到远处去,听说那万里崂山,一片山,一片水,青山连着绿水,绿水接着青山,上 面 有的是奇花异草,我想到那里去观观山景。”先生把眼一瞪说:“到万里崂山,不知要过多少条河,不知要翻多少架山,从今 以后不再这样胡思乱想。”杨生什么也没说,只是笑一笑。
    第二天,天还不亮,杨生爬了起来,收拾 了个小包,悄悄地离开了庄,朝那万里崂山走去了。 杨生跋山涉水,在路 上不知走了多少天。这一天,终于到了万里崂山啦。这里果然是一片山,一片水,山连水,水接天的,树绿花明,草青鸟叫。杨生游逛了一天,心里想:“这两 天,好花看见了几百种,好草也见了万万千,可是那奇花异草,在什么地方呢?”杨生向前看看:云飘山头,树罩山坡,另是一样景色,看着,看着,不觉又朝前走去,又见了不知多少条闪亮的瀑 布,又爬过不知多少个山头,走了足有几百里路,也没个人烟。杨生饿了吃山果,渴了喝泉水。又走了三天,到了一个地方,只见怪石似虎。古树如龙,满眼是花。再往前走,看到了一个石崖。陡得跟刀子削过一样。抬头望望,有几百 丈高,仔细一看,石崖上还有一溜脚蹬。杨生顺着脚蹬 爬了上去,上面树叶闪着绿光,花香扑鼻,雀鸟双双地飞,蜜蜂围着花心嗡嗡转 。杨生这里看一眼,不知不觉天快黑了,他心里也有 些慌了。这山顶风大,寒气逼人,在这深 山野林里,不盼着有暖屋热炕,也总是得找个遮风的地方呀。杨生想着想着,抬头一看,啊呀 ,可是好了,他的眼前,花枝动,青草摆 ,闪出了一条白光光的小路。杨生顺着小路,身不乏腿不酸地不多时就到了一个山洼 。
    山洼里,翠的是草,红的是花,迎面却是一条绿光光的大河。路是到了尽头啦,怎么办呢?杨生正在东张西望,忽然听到什么咯咯地叫。回头一看,哈 ,一对雪白的白鹅,浮浮摇摇,悠悠荡荡顺水而来。杨生喜得手一拍,自言自语地说:“有鹅就有人家呵。”他连忙跷脚向河对岸望去,果然在绿柳红花后面,影影绰绰地看见有一个门楼。
    古语说:在家靠亲,出门靠友。在这深山野林里,能看到个门楼,也如同见了亲友一样高兴啊!只是有一桩叫杨生作难的事,他心里犯愁,口里说道 :“一无船,二无桥,我怎么才能过河 呢?”说话工夫,只见一只白鹅扑拉了一下翅膀,上了河岸,在杨生的脚下安安稳稳地趴下了。
    杨生看这白鹅,扬起头,半人高,身子大得象小船 。他连忙蹲下,摸着白鹅光溜溜的羽毛说:“白鹅呀,你能不能把我驮过河去?“白鹅点了点头,象是答应他一样。杨生骑在鹅身上,浪不起,水不响的,平平安安地来到了大河对岸 。
    天又黑了,路又不熟,杨生抬脚走了不多几步,说也奇怪,那门楼已经在眼前了。月光下面,看得清楚楚,黑漆大门,玉台石阶,两边立着一对上马石。他坐在上马石上,等了一阵,不见有人出来,又等了一阵,还是不见有人出来。他站了起来,手刚触着大门,门就吱呀一声开了。探头向里望望,不见人影,只见花影。杨生很是惊奇,试试探探走进了大门,又走进了二门,只见正北一溜 大厅,珍珠门窗,雕花窗户,也是冷清清的没个动静。叫了两 声,也没人答应。杨生又作难了,进去呢?还是不进去呢?眼看月明也快没了,不进去怎么办呢?又一想,反正这里门也没关,有人也罢,没人也罢,在屋里的凳子头上坐它一宿也好啊。
    杨生分开了珍珠门帘,前脚才迈了进去,听到“砰叭!”响了两响。他刚要掉头去看,是谁在那里打火,一对蜡烛却唰地一下亮了。什么都 看得明明白白的啦,大 厅里收拾 得再好不过啦,墙上挂着一溜 溜的字画,桌上堆着一摞 摞 的古书,楠木茶几上,堆着茶壶茶碗,黄杨牙床上,放着红绫被褥,左看右看,一个人也没有啊。他走到方桌前,伸手拿起一本古书,坐在椅了上翻看起来。
    爱画的人,喜见画,爱花的人,喜见花,杨生喜见的是书,越看越迷。也不知看了多少时候,觉得口干舌焦的,心里想道 :“要是有点热水喝喝也好!”他刚刚这样一想,耳朵旁边,立刻铮铮地响了起来。他愣了一下,仔细听听,又听不到什么动静了。自己心里的话:“这几天没有吃一顿饱饭,八成是自己肚子响吧。”谁知道,他的眼刚转到书上,耳朵旁边又是那么铮铮地一阵响。他也没心思念书了,把书重又放到桌上。这时,他才看到大厅的一头,还有一个耳屋子。许那里面有人吧,也许这响声是从那里面发出来的吧。
    杨生刚刚走了不多几步,挂在耳屋房门上的绣花门帘,就浮浮摇摇地掀了起来。他走了进去,门帘又轻轻地落了下来。耳房里有两起蒸笼,炉子上还坐着一把燎壶,红火苗子向这一闪,壶就不响了;向那一闪,壶就铮铮地响了起来。杨生说不出有多么欢喜,要知道,他多少日子没喝口热 水了。眼看着壶里水呼呼地开了,他又想起大厅里还有一把茶壶。哈 !掀开茶壶一看,里面还有茶叶。这茶叶也不是寻常的茶叶,沏出茶水来,真是扑鼻香,喝一碗还想喝一碗,喝一碗还想喝一碗。喝到第三碗上,才觉得喝足了。一歪头,又看到热气从耳房门帘两边冒了出来。他又走进耳房里,天呀 ,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蒸笼上热气腾腾,揭开蒸笼一看,一碗米汤,四样菜,五个饽饽。穿得十日破,挨不得一日饿,杨生实在饿极了,又把饭菜吃了。
    杨生吃饱了,喝足了,不知觉地睡着了。醒来一看,天大亮了,更使杨生吃惊的,自己身上不知谁给盖上了红绫被。他连忙跳下了床,里里外外都找了个遍,还是没有见到个人影。有心要走吧,觉得吃了房主的茶,怎么也得见见房主的面,不能就这样走开。
    杨生是个实诚小伙子,左想右想,还是留了下来。只要他渴,燎壶就铮铮地响;只要他饿,蒸笼里便冒起热气来。他等了一天,又等了一天,整整地等了一个月。他来的时候是三月初,现在是四月初了。这一天,杨生正在院 子里浇花,忽然听到大门吱呀一声,他的心里象是一块石头落了地。可等得房主回来了!他急忙转身向外看,嘿!进来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大闺女。闺女粉丹丹的脸 面,红艳艳的嘴唇,俊的呀,天上难找,地下难寻。杨生红着脸说道:“大姐姐,我吃了你家的饭 ,喝了你家的茶,你家的大爷大娘,在什么地方,请你领我去见见他们吧!”闺女笑得弯了腰,笑完,才说:“这个家,就是我住着啊。”杨生还是信不过去,又问:“你那哥哥兄弟呢?”闺女又笑得前仰后合,过了老一阵,才应道:“ 我就是孤身一人呀,我也知道你来了一月整了,天也热 了,日头也毒了,有话咱到屋里慢慢地说。”杨生脸更红了,想也不想地说:“大姐姐,我也打觉你这多日子了,今天我想动身回去。”闺女忽然不笑了,低下头说道 :“杨生啊,你就是中上个状元,也不过有钱有势,黑了心。咱俩在这里住着,我种花你插柳,叫咱这万里崂山铺花盖树,还不强于你做官为宦的祸害人。”杨生一想,闺女说得真对,满心想在这里留下,又觉得不好张口。闺女笑了一声,把手中的花剪递给了他,手拉手地进大厅去了。杨生和闺女成了夫妻,你亲我爱的,好得和那鸳鸯一样,两个人在月亮底下浇花,两个人在云彩里面种树。说快真快,不知不觉地到了来年春天。这一天,闺女忽然眼泪汪汪地说:“杨生啊,咱们夫妻一场,明天就要分离了。”杨生惊奇地说道:“咱们两个又没吵句嘴,又没红过脸,你怎么能说出这样生分话?”闺女听了杨生的话更是眼泪扑拉拉下。她说:“杨生啊!今天实话对你说吧,我是牡丹花仙,日晒月照地活了五百多年,明天就来了大难。”杨生安慰她说:“你不要胡思乱想的,咱这里是深山陡涧,还会有什么灾难啊?”闺女说道 :“你是不知道啊,明天京里状元老爷要来游山。轿前三千人马,轿后三千人马,遇水逼着庄户人搭桥 ,遇山逼着庄户人开路,他是一定能来到咱这地方。他要是看到了我的真身,非把它刨出带走不可,那时候我也不能留在这里了。杨生啊,这是硬硬地拆散了咱们夫妻,活活地要了我的命!”牡丹花仙说完,又哭了起来。杨生也急了,他说:“活着咱俩是夫妻,死了咱俩也在一起,只要有我这一口气,就不能叫他把你的真身抢走。”牡丹花仙更是钢刀割心一样痛,是呀!自己死了倒不要紧,可不能叫他受连累呀!她千思万想,只有一个办法。她开口说:“杨生啊,你也不用着急,只要听我的话,就是皇帝来,也拆散不了咱夫妻。”
    杨生坐在妻子身边,听她把怎么对付状元老爷,怎么才能夫妻团圆,一五一十讲完了。
    这一夜可真短,怕天亮,天又亮了。大清早上,牡丹花仙满脸是泪地对杨生说:“杨生啊,我要走了,你千万记住我的话啊。”杨生也掉下了泪,他拉着牡丹花仙的手,走出了大厅,穿过了院了,到了西南上一个角门旁边,牡丹花仙推开了单扇小门,和扬生走了进去。
    原来这角门里面也是个花园,两面是山,一面是海,黄莺白鹭一群一群的,金鱼银鱼在水里游。花开千色,草有万群,千俊万俊都俊不过花园中间的一棵大牡丹。这牡丹,千枝万叶,托出了一个花朵,开得有那笸箩口大。真是雪白玉亮,闪闪发光。
    牡丹花仙指着这棵白牡丹说到:“扬生啊,这就是我的真身,我千不盼,万不盼,只盼着七七四十九年以后再见到你的面。”牡丹花仙说完,衣带飘飘,眨眼工夫,已经站在花心上了,她又回头望着杨生,叹了口气,掉了两滴泪,花朵一摆 ,便不见了。
    杨生愣了一愣,扑到牡丹跟前连声叫道:“牡丹花仙啊!牡丹花仙啊!”叫着,叫着,眼泪落到了花瓣上,可是牡丹不会说话,只见它绿叶摇摆,花瓣颤抖。杨生更加难过了,他说:“牡丹花仙呀,你放心吧!我杨生一定照你的话做。”
    半头午的时候,状元老爷真的过河来了,轿前三千人马,轿后三千人马,草踩枯了,花踏烂了,鱼虾躲进了水底,雀鸟到处飞。
    杨生走到了大门外面,一群兵将,手拿大刀长矛把他围了起来,吆三喝四地喊:“你是什么人?”“快些滚开!”杨生手摇素白小扇,不慌不忙地说:“吆喝什么,我早知道是状元来了。”兵将听了,你看我,我看你的,都寻思杨生是个神仙,要不,他怎么知道状元来了呢。
    兵呀将呀的,不敢再赶杨生走了。他们走进了大门,又走进了二门,在大厅上摆上酒席。不多一时,状元老爷的八抬大轿 进了大门,又进了二门,直到大厅前才落下了轿 。 状元老爷摇摇摆摆进了大厅,面朝正南在当中间坐下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状元老爷开口说道:“外面有什么名花好草,给我报来。”一个官连忙跪下说道:“老爷,那边花园里有一棵白牡丹,花头比那黄罗伞还大,叶子比那绿玉还亮,我敢说天底下再也找不出那么俊的花了。”状元老爷立刻一声吩咐:“是好花,就把它刨出带走。”状元说的话,扬生在外听的清清楚楚,他也不顾那些把门的兵将,几步就跳出了大厅,照牡丹花仙教他的话,说道:“状元老爷,那棵白牡丹是我亲手栽的,别人去刨,不知深和浅,刨出来也栽不活,还是我给你刨出来吧。”
    状元老爷本来打算发火,一听杨生说得很对,才点头答应了。
    杨生来到了花园里,一见那棵白牡丹,不觉又落下眼泪。状元老爷生气地说道:“要你棵花,又不是要你的命,你是哭什么呢!”杨生连忙说道 :“老爷呀,我是小时候生痧子风流了眼,,见风就要淌泪呀。”状元老爷信以为真,也就不追问了。
    杨生刨一镢,掉两眼泪,刨一镢,掉两眼泪,刨着牡丹花的根,活象刨着自己的心,眼看着小根都刨出来了,中间那条大根,杨生却把它悄悄刨断,留在了地里,嘴里不说,心里恨道:“你就是钱柱北斗,人马满山,也别想这棵牡丹花能活在你的花园里。”
    杨生好容易盼着状元老爷起程走了。他依着牡丹花仙的话,忙把那条断根理好。又跑回了大厅,拿来米汤浇在上面。他四下望望,东也是花,西也是花,只缺少那棵牡丹花,他伤心地说道:“牡丹花仙呀,我守着这堆土,就当和你在一块了。”
    从这天起,杨生每天按时把米汤浇在上面。白天他种花回来,先到这里看看;晚上上床睡觉前也先到这里站会儿。夏天,他给这花遮上荫凉;冬天,他给这花根盖上软草。他掐着指算,扳着指头数,几时才过完这七七四十九年,几时才能见着她的面啊?
    杨生好歹总算盼到那一天了。他水也顾不上喝,饭也忘记了吃,从清早起就在花园里守着, 不转眼珠地望着那有花根的地方。一个时辰过去了,又一个时辰过去了,还是不见什么动静。杨生抬头看看,天晴日暖,风平浪静,连点兆头也没有。
    到了正晌午时,忽然间,地冒热气,天热得象火,噗地一声,一根桶粗的牡丹芽子冒了出来,嗖嗖地一会儿工夫就长了七八尺高,顶头开了一朵雪白的牡丹花,牡丹花仙从花头上跳下来了。
    人家都说,人喜的大了也会掉泪,杨生笑着笑着,止不住地掉了眼泪。
    两个人又和从前一样,手拉手地进了大厅,面对面地吃了午饭,你不离我,我不离你。
    第二天早晨,牡丹花仙照着镜 子梳头,杨生也站在身边,一抬眼看到了镜子里有一个大老头子,不觉吃了一惊,对牡丹花仙说:“这是谁呀!”牡丹花仙笑眯眯地应道:“是你呀!”杨生才忽然明白了,自己这些年来,只一心想着牡丹花仙,忘了自己的年纪了!算起来已经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能不老吗!
    杨生看着牡丹花仙,还是那样粉丹丹的脸皮,红艳艳的嘴唇,还是那么十七八岁的年纪。想到自己满脸皱纹,白发苍苍,他心里一沉,说道:“牡丹花仙啊,今 天我想回家去。牡丹花仙早已知道了他的心思,她不慌不忙地梳完了头,拿了镜子领着杨生进了花园,背过身子,咬破了指头鲜红的血,沥沥拉拉地往下滴着,杨生又着急又心疼,慌得不知怎样才好。正在这时,滴上血的地方,冒出了一缕红雾,围着杨生转了一圈,杨生不见了,红雾也到了半空,立时变成一片红云,闪一亮,雷一响,大雨哗哗地下起来了。
    雨过以后,地上凸出了一个土堆,眨眼的工夫,堆上也凸出了一棵牡丹芽子,一长就长了一丈高,顶心开开了一朵大黄花。杨生在牡丹花上,翻身坐了起来,口里说道 :“好睡,好睡,我怎么睡在这里?”
    杨生心里忧愁,怎么才能下来,谁知道身子比树叶还轻,飘飘摇摇地一点响声没有,便落到了地上。牡丹花仙把镜子递给了他,杨生一照,又一觉大吃一惊,镜子里是一个年轻小伙子,眉黑眼亮,十分俊秀。
    故事到这里算是完了,如果谁要问的话,我还知道那牡丹花仙和杨生世世辈辈都是那样年轻轻的,世世辈辈都是那么俊秀好看,他们欢欢乐乐地在深山里栽花种树,那万里崂山,也真的花开山红,绿树成林了。
    (引自《国花大典》作者:董均伦、江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