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铜铃舞又名“解钱”,是土家族民间的一种传统舞蹈,在恩施宣恩一带最为流行。土家人祭祀先祖、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之时,便请来土老司跳神“解钱”。在土家人的心目中,逝去的先祖也是永远庇佑后世的“神灵”。因此,八宝铜铃舞有的只是喜庆欢乐的气氛,没有其他祭祀活动中阴沉森冷的感觉。 起源与发展 八宝铜铃舞是土家族古老的祭祀舞蹈。相传八宝为古代土家先祖八个部落的首领,人称“八部大王”、“八部大神”,后来,八位首领先后战死,后人为纪念他们,便精心制作了八个铜铃,并按八部大王在位时穿的八幅罗裙,骑着象征祖先骑过的宝马,手摇铜铃,翩翩起舞,高唱祭祖求福的古歌,以示怀念。因为八个铜铃代表八个首领,就把这种舞蹈取名为“八宝铜铃舞”。本来,参加“八宝铜铃舞”活动,仪局限在土家人中间进行,古话叫“黄铜不沾铁,土家不沾客(客家,指外族)”,但后来,由于土、苗、汉共赴国难,抗击外寇入侵,结下了生死友谊,土家掌堂师就把铜铃给苗族掌堂师赠送—个,又给汉族老司赠送一个,故今日八宝铜铃,实际上只有六个铜铃。随着历史发展,原为土家祭祖仪式的祭祀舞蹈“八宝铜铃舞”,后又成为象征民族团结的盟誓舞蹈。 舞蹈特点 铜铃舞发展成为土家群众舞蹈以后,变土老司独舞为集体舞,分为立式铜铃舞和坐式铜铃舞。立式铜铃舞的铜铃只系七个,要求舞者摇铃一次,进退各三步后转体。如此周而复始,不停地行走舞蹈,动作较多。坐式铜铃舞的铜铃只系六个,舞蹈动作较少。 八宝铜铃舞的唱词为历代土家梯玛所唱的《神歌》,内容从土家的起源、民族的迁徙到渔猎的艰辛、战乱的残酷,从天地鬼神到世间万象,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涉。演唱音乐是“嗬嗬腔”,几乎唱每一段歌都要用“嗬嗬耶”、“了了神”等衬词,声腔古朴低沉,雄浑豪爽。 八宝铜铃舞的动作主要有“田氏三步罡”、“跨马勒缰”、“跃马闯滩”、“卧马射箭”等套路组合,舞姿步态丰富多变,“舞刀摇铃”、“喂马”、“上马”、“下马”、“奔马”、“赛马”等动作串连成套,给人质朴的美的享受。 铜铃舞集歌、舞、乐为一体,讲述土家人起源、迁徙、生产、生活,对研究土家历史渊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新中国建立后,政府组织民族工作者挖掘、整理土家族民族文化,使铜铃舞登上民族文艺汇演舞台,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奖证,并由一人表演的祀神舞发展成为多人表演的集体舞。由石远鳌编舞、李卓于作曲的《铜铃舞》获得1980年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优良奖,使铜铃舞在民族文艺百花园中竞相开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