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老子说水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本站原创 佚名 参加讨论
       我第一次正式接触老子,是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上。那时,学一篇《诸子说水》的课文。读到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读到了“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那时,感觉老子的智慧就像阳光下的一滴水珠,纯净,朴素,却闪亮着迷人的光芒。
    如今,有机会读一读老子的著作,我还是在不经意间留意着老子笔下的水。我发现,水,其实是《道德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意象。老子爱用水作比喻,比得自然,比得精妙,比得有老子自己的味道。
    在《道德经》八十一章中,出现有关水的比喻的,我找到以下五章:
    王本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王本第八章  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静,故无尤。
     王本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致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王本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皆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王本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邦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第四章,以水喻道。把“道”比喻成“涌浪”,意为水面底下强大的向上冲的水流。有道是“不怕浪高,只怕涌大”,涌在水的表面看来并没有什么起伏,但它的实际作用力量却非常强大。这个比喻,不但形象地说明了道力量强大却又不强势,而且体现出道的一种生命力。道是活的,是宇宙本体的一片动力,它是主动地吸引万物来归顺它。而后,又把“道”比作“渊”,万物归顺后在这里,锉去他们的锐角,解开他们的纷争,和合他们的光彩,也共同吸纳他们带来的泥沙。万物在这里聚合,混合,融合。正如沈善增先生提出的,《老子》写给侯王看的政治哲学书,最后,老子号召王侯效法三皇五帝之前的圣王,用道来治国,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第八章,沈善增先生的理解与现在较为流行的说法有很大歧义,但由于我细读的是《老子走近青年》,所以还是根据沈先生的理解来理解了。第八章,以水喻德。善于治水的人,不仅要让水发挥“利万物”的本性,还要“有静”。就是说,圣王治世,不仅要顺应民心,而且要放低自己的姿态,这样才能获得百姓的认可和青睐。侯王如果把自己居于有利地位,即使善于说服别人、宣传自己的主张,办事非常有能力,行动能极好地把握时机,也不会有突出的成就。
    第四十三章,是以水喻政。天下至柔之水却能在所有坚硬的石头上任意驰骋,这是因为它没有形状,便能无缝不入,有极强的渗透力。这也就是老子所倡导的无为而治了,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百姓之上,以百姓心为心,便收获民心所向。
    第六十六章,以水喻德。江海地势最低,因而能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成为百谷之王。因此,想要安稳地高居于民众至上的,必定要使自己的主意低于民众;想要领先于民众的,必定要是自己的利益摆在民众的后面。这样,天下人都乐意推举他而不厌弃他。正由于他不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跟他争。往往,低姿态造就高境界。对侯王来说,道德的高境界,也会表现在为政的高境界上,最终收获的,仍是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境界。
    第七十八章,以水喻德。天下至柔之水,却能凿击很坚硬的物体。世上再没有能与水抗衡的,因为你没办法改变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世上没有人不知道的,却没有人能这样去做的。正因为这样,有道之君说,能承受一邦民众批评指责的,这才能被称为政权的主事人;能承担一邦灾祸的,这才成为天下的王。这听上去好像和一般人的认识刚相反,但却是实事真理。这一章说的道理,乍看和“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致坚。”说的是一样的,但其实不然,四十三章以水之柔比为政之柔,而这一章是以水之柔比侯王性情之柔,能够承受百姓的斥责和诟病,才能有驾驭全局的力量和胆识。
    从老子的各个与水有关的比喻看来,以水喻道,说的是道的雄浑而不张扬;以水喻德,说的是侯王的虚怀若谷心怀天下;以水喻政,说的是以百姓心为心的无为而治。不得不说,老子思想的哲学体系是严密的,依照沈善增先生的归纳,他将自然分为恒道与玄德,这两者公共的特点便是“守柔”,而最终所达到的目的就是无为而治。因而,其实对于侯王治国之事而言,道与德是理论基础,政是表现形式,无为而治是最后的实践成果。在读书的时候,我常常分不清这水的比喻,究竟是在比道,比德,还是比政。现在看来我是迂腐了,我何必那么斤斤计较,一定要分个清楚呢?侯王心中有道,就会有德,而后就能依照心中的道与德为政,而达到无为而治的高境界了。道,德,政,此三者,是统一的,特点也是相似的,老子找了个最为贴近的喻体,那便是水了。
    道如水,德如水,政如水,一国便达到了长治久安的最高境界。水,纯净、透明、如此简单。其实,往往,最简单的东西却是最好的。和很多孩子一样,我也曾经迷恋武侠小说,我知道,武功的最高境界并不是你学了多少种掌法剑法,并不是你的武功套路多么新奇而出其不意,而是以无招胜有招,以不变应万变。这也是写作武侠的大师们所不约而同认为的。老子所倡导的无为,是顺应民心的无所作为,是一种简单的为政之道,也是一种最高境界的治世之道。
    读老子,我还察觉,世间万物,并不是单纯地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而是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过程,有时还循环往复着。正如,一块干净的调色盘,是白色的。当你开始往上挤各种色彩的颜料,再把它们搅和在一起的时候,颜色会渐渐变浑,变暗,变深。但是,神奇的是,当你把所有的颜色都挤上了,再搅的时候,你会发现,突然,这抹浓重的黑色又变成了白色。白,一如最初的白。对于治国而言,也是一样的。我们知道,社会是先于国家而产生的。当国家还不存在的时候,社会上的人们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安居乐业,没有统治者。但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导致骚乱的爆发,需要军队来镇压。这个时候,国家才出现了。而后,如何治理好一个国家便是从古到今的智者们都在头脑风暴的一个话题,老子也是其中之一。而老子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就像是没有君王的统治,就像是回到了最从前国家还没有出现时一样,返璞归真。
    老子说水,他说恒道像水,玄徳像水,圣王治国也应当像水。我说,纯净如水,会收获一份纯美的结果;穿过纷繁,会回到最初的纯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