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蜂蜜、乐山豆花、蓝田裤带面、山东煎饼……这些最朴素的家乡食物,再次挑动了众多“吃货”的味蕾与乡愁。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这些祛除了奢侈与精工细作的食物,这些充分展现手工曼妙与食材获取艰辛的食物,这些来自大山、大海深处,包裹着浓浓乡土味,最纯真最天然的食物,这些只有丈夫、妻子、母亲会做,包含着故土亲人温度的食物,不仅俘获了人们的胃,也获取了人们的心。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其实也是在说,食物不仅是拿来果腹充饥,更是一种精神与文化的寄托。作为一部展现中国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就是因为其中包含着人类对食物最纯粹的感情与敬畏——任何时候,能够填饱肚子、激发共鸣的,永远是那些带有情感尤其是亲情的乡土之味、岁月之赏。 人的味觉是拥有记忆的。对任何人来说,真正的美味,一定是去除了工业香料,远离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喧嚣,由遥远故乡的亲人亲手制作、精心制作的食物。这些食材的获取源自大自然最天然的馈赠,食物的制作也并没有炫目的技巧,却绝对是最安全、最自然、最朴素,最能满足人类食欲与心灵之需的。 也因此,一个人,不管他走得多远,离开得多久,总有一种力量将他与故乡联系在一起,那就是故乡的味道。这种来自故乡与亲人、有炊烟的气息,这种最朴素动人的母亲饭的味道,总能让人找到回到故乡、回归传统的道路,学会珍视故土,敬畏自然,重视家庭价值的道理。一个由饮食地图勾勒出来的中国,彰显出了故乡、家庭、传统等众多文化基因。 《舌尖上的中国》,表面看是写食物,深层则是写乡愁。在城市化迅猛推进的背景下,无数普通人远离故土与亲人,在城市和乡村间奔波。这时,唯有充满人情味儿的故乡味道,才能够在遥远的他乡给人以慰藉。乡愁里面,既有人们对故乡美味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愿景:有没有一种更加坚实的制度力量,去保卫我们的餐桌,避免我们陷入由重金属、三聚氰胺、苏丹红组成的另一种“味觉盛宴”,去保护好充满人情味、纯良天然的舌尖文化,去守卫我们的乡愁?什么时候,不管在家乡还是他乡,人们都能找到最充满人情味、最安全纯粹的舌尖文化,才算是找到了心之安处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