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白露——天气转凉 露重草白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佚名 参加讨论

    白露是农历八月的节气,时间在公历每年的9月7—9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今年白露交节时刻是9月8日7时0分。白露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天气渐渐转凉,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叶面上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称“白露”。古人用五行解释说:“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也很通。
    到白露时节,经过我国上空的南北气流,北方的冷空气转守为攻、频繁南下,南方的暖空气则日渐退缩,因此气温下降速度加快,民间有“白露暑气灭,一夜凉一夜”的谚语。由于天冷,蚊子也不再活跃,所以还有“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的说法。
    唐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白露八月节》: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
    养羞因野鸟,为客讶蓬蒿。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
    诗先写“白露”名称的由来——“露沾蔬草白”,再写秋季的特色——天蓝云稀,接着写树叶飘落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们的垂暮之感。“养羞”句,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燕子)归,三候群鸟养羞。”这里“来”当是往南飞的意思,羞即“馐”,即三候到来时,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准备过冬了。“为客”句,是在感叹自己的不为所用和虚度年华。后两句则是说的农事活动:白露时节作物相继成熟,必须开始抢收了。
    历代描写白露的诗作很多。有表现暑热终于过去的,例如宋代仲殊《南歌子》中的“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清朝杨自牧《秋夜思家》中的“故园归计惜蹉跎,残暑初消白露过”。有描写秋景的,如白居易的《南湖晚秋》:“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但惜秋风多,衰荷半倾倒”,写出了荷叶在秋风中凋残衰败的景象;刘禹锡的《洞庭秋月行》:“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表现了夜晚秋景的深远;宋人张同甫的《秋日忆友》:“阊阖风高白露秋,芦花如雪动边愁”,传达了白露节气秋风浩荡、芦花萧瑟的况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