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娅妮 见其可欲也,则必前后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者。——《荀子·不苟》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资料图 图源网络) 《荀子》的《不苟》一篇,与《修身》类似,亦在于讨论人们的行为道德准则。我们在之前提到过《解蔽篇》中有“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这是在说人在认知上的局限。而《不苟篇》中说的这句,是它的延展与具体表现。“凡人之患,偏伤之也”,有所“偏”便会有所“伤”。那么如何去避免这种“伤”,则需要定力与智慧。 《荀子》的这句话中,欲是想要,引申为喜好。见到那些可以喜好的,那么必定要前前后后考虑它可以厌恶的一面;见到那些可以取利的,那么必定要前前后后考虑它有害的一面。 兼权熟计(资料图 图源网络) 《荀子》又继续总结道:“而兼权之,孰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如是则常不失陷矣。” 权是权衡,孰在这里同“熟”,是仔细的意思。失陷,则是出现过失,过错。两方面权衡事物,全面地考虑它,然后就决定是喜好还是厌恶,是取还是舍,这样就常常可以免去过错。这几句经典共同强调了辩证地看待事物的重要性。成语“兼权熟计”就出自这一句话,意思就是要多方面权衡比较,深思熟虑。然而,许多人的毛病就在于看问题过于片面,只看到令人喜欢的、有利的一面,而常常不去考虑令人讨厌的、有害的一面,所以一行动就失败。 战国时期楚怀王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我们知道,在战国时期,秦国较为强大,于是其余六国纷纷采取联盟的办法,其中齐国与楚国两国国力最为强盛,两国力量的联合使得秦王难以施展雄心抱负。而此时,秦国相国张仪早已洞察秦惠文王一直因齐楚同盟苦恼,于是上书给秦王,说自己有办法使齐楚同盟破裂。秦惠文王听了自然惊喜万分,当即派张仪放手去做。 张仪首先买通了楚国大臣靳尚。靳尚此人是楚王面前的红人,但十分贪财的,因此张仪投其所好用金钱买通了他,顺利地面见楚怀王。张仪口才了得,在楚王面前提出让出秦国商于的六百方土地,但条件是与齐国断交,与秦国世代交好。这商于之地本就是楚国的土地,楚怀王一听自然十分高兴,也就动了心。 可屈原认为此事有诈,便向楚王提议先拿到土地再和齐国决裂,另外大臣陈轸也劝阻,说听说张仪是个出尔反尔的小人,不可轻信。然而,此时靳尚上前撺掇楚王,于是楚王决定断交与接收领地同时进行。他派手下逢侯丑去秦国接收土地,却被张仪拒绝说并非六百万,而是他自己的六里地。如此出尔反尔气坏了逢侯丑,忙回去禀告楚王。楚王得知后大怒,不顾劝阻,发兵秦国,结果大败。 定其欲恶取舍(资料图 图源网络) 张仪正是利用楚国国君之“偏”,利欲熏心的心理达到了“伤之”的目的,顺利地破坏齐楚联盟。我们试想,假使楚王能够仔细权衡考虑,或者掂量掂量屈原、陈轸的劝谏,也不至于受蒙骗。而在利益不能达到之时,冲动地发兵也是对欲望的追求,却没有想到有害的一面。这些被利益驱动的片面决定一个接一个,让楚国失陷,元气大伤。 当今社会可“欲”、可“利”者更是五花八门,不计其数,《荀子》的这句话便显得尤为振聋发聩。往简单了举例,现在大家都很喜欢玩手机游戏,手机游戏确实很吸引人,有时候还有开发智力的功能,但是也要看到长期打游戏可能会有损伤视力、浪费时间、耽误学习等等危害,要注意提醒自我与权衡时间,这样才能掌握方向,适度游戏益智,免去沉迷其中的可能。 人的所虑应该超越他的所欲(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人的所虑应该超越他的所欲,如此方能摆脱“偏伤之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