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俊杰 改变世界从何开始?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小小的螺丝钉,我们都觉得好无奈、好有限,我怎么能够改变世界呢?如果孔子来参加我们今天的谈话,他一定会说:"世界的转化开始于自我的转化,自我的转化就是起于修身。" 难民的遭遇(图源:《一种说法》) "修身"实际上是2千年来,整个东亚儒家思想世界最重要的关键词。在论语里面子路曾经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说:所谓君子就是"修己以敬",子路还不满意,他说只有这样吗?孔子再说:"修己以安人";子路再说只有这样吗?孔子接着说:"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论语•宪问篇》 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己乎? 曰: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意思是修己而达到使这个世界更美好,来转化这个世界,孔子说连尧舜都不一定能够做得非常的完满;那么这里的关键词就是:"君子"这个名词。所谓的君子就是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就是完成自我的转化,然后致力于世界转化的伟大事业,这样一个"成德之人"谓之君子。 修己以安百姓(图源:《一种说法》) 对于自我这个问题,孔子的重心是摆在人的"德行修持"上面。要把我们与生俱来的负面的质素加以转化;转化的过程,在孔子看来,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但是"学"这个字呢,我们特别要注意,当孔子讲"学"这个字的时候,它并不是像我们今天所说的具有"外授意义"的一种学习活动,它是"回归人的自心"的那个"学"。 孔子的时候的国君曾经问他,你的学生这么多,哪一个学生最优秀呢?孔子说有:"颜回者好学",意思是说颜回这个人他之所以称他好学,是"不迁怒、不贰过。"孔子用不迁怒、不贰过来定义好学,启示我们孔子所理解的学,就是要把你所学习到的价值自觉、价值内涵,把它内化到你的身心、你的行为之中, 这是孔子所讲的,自我的转化。 《论语•雍也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回归人的自心(图源:《一种说法》) 如何改变世界? 从自我的转化到世界的转化,涉及很多复杂的问题,那么孔子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是,我们可以从他的所谓"正名主义"来讲起。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所谓正名的主张,其核心的含意是指,做国君的人就要像个国君,做臣子的人要像个臣子,做父亲的要像个父亲,意思就是说,你要实践你与你的身分,君臣父子相应的这个职责,他说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这样来做,那么这个世界自然就会获得转化,整个政治的秩序,就会非常的这个平顺。 责任本位vs权利本位 我们东方数千年来,儒家从孔子以后所提倡的是一种"责任本位"的伦理,相对来讲,近代西方提倡一种"权利本位"的伦理。权利本位的伦理是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就是高度的突出社会上的每一个个人应有之权利。 那么近代的欧洲这个权利本位的伦理开始弘扬,其实跟王权跟后来的国家对抗,它有一种"对抗"的氛围。特别注重个人主义作为基础,无限的细分,不同阶级之间的对抗,不同世代之间的对抗,不同政党之间的对抗,这一切的弊病,都在今天的台湾以最鲜明的方式表现出来!不断的切割,最后每一个个体都成为一个孤零零的个体。 社群主义vs个人主义 孔子所开启的"责任本位"的伦理学和近代西方"权利本位"的伦理学,许多对比之一就是"社群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对比。所谓"社群主义"就是个人是深深的浸润在你的家庭、你的社会、你的国家之中的,你的国家是浸润在天下之中的,你与其它各国是一体的。从这个孔子思想的角度来看,川普退出巴黎气候协议,显然就是以单一国家作为他的视野,他不管其它国家的生死,这是可以说是个人权利本位的思考。 《论语•季氏篇》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图源:《一种说法》) 在孔子的思想里面,人与人的互动,自我与他人的互动,遥远的难民的互动,是在一个价值理念的平台上,在一个文化的平台上,修文德以来之。从社群主义到个人主义之间,如何融入儒家的思想,而在21世纪华人社会得到一个最和谐、最圆融的境界,就有待于我们的努力。 主讲人简介: 黄俊杰,现任台湾大学特聘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学术咨询委员、台湾通识教育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台大讲座教授兼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研究领域为东亚思想史,近年着有《东亚儒家仁学史论》、《大学之理念》、《东亚儒家人文精神》、East Asian Confucianisms:Texts in Contexts等书,多种著作被译为英、日、韩、越、德、法、斯洛维尼雅文出版。 黄俊杰 本文及视频为大爱电视《一种说法》提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