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大不同:“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真是说情侣感情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汉字更是博大精深。也就是因为深,才使得我们对很多词句、字意都不甚理解,闹出很多笑话。 所以今天的“古今大不同”,就先从我们常常听到那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说起。这句话常被情侣间用于表达对彼此感情的坚定,希望彼此相知相守一辈子。但这话原意可不是用于表达异性之间的情爱之意。本意是歌颂战友之情。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资料图 图源网络)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诗词是出自《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原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在《诗经》保留至今最早的注解“毛诗“和“郑笺”中,这段话解析的含义是歌颂战友之情的, “契阔”的本意是“勤苦”,整段话是两名战友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 而今天我们所表达的那种“山盟海誓之说”,实际上出现的非常晚,是当代学者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所提出,尽管言之凿凿,但是还是不对味,我先给大家朗诵一下《击鼓》一诗,让大家体会体会。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古今的含义大不同(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什么国君喜好征战,有的人修理漕城,有的人修理漕城,我不得不随军南征,又是忧愁,又是约定的,这些诗句描写的的确是剑拔弩张的战场情景。两相比较,似乎“毛诗”和“郑笺”稍稍靠谱些。如果真的是描写男女之情爱,估计这位诗人应该也是一位花木兰吧。 更多精彩详情请观看上方视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