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葬花吟》: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曹雅欣 参加讨论

    文/曹雅欣
    
    黛玉葬花(资料图 图源网络)
    《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
    落絮轻沾扑秀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
    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
    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偷洒泪
    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
    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
    一捧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
    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独倚花锄偷洒泪(资料图 图源网络)
    黛玉的三首歌行体长诗《葬花吟》《秋窗风雨夕》以及《桃花行》,是在《红楼梦》中大放异彩的三篇文学精品。它们不仅是曹雪芹极尽笔工的佳篇力作,篇幅之长胜过其他诗词,而且还是具有重要命运启示性的“诗谶”之作。诗谶,就是以诗为谶语,诗里预言的是人物的未来。所以这首《葬花吟》,黛玉写出的花,其实就是她。
    而《葬花吟》的创作,又是这三首长诗中,作者着墨最多、用心最深的描写。这首诗甚至不是写出来的,而是黛玉一边葬花、一边泣诵出来的!可以说,这是一首由春光参与、由落花参与、由泪水参与、由大自然参与的天地之作,它一诞生,就不属于人间,只属于天地间。
    一、黛玉的孤独
    黛玉前世本是一棵绛珠草,所以她对花草格外有一份敏锐的感知和独特的理解。因此,虽然大观园诗社里众人歌咏的海棠诗、菊花诗、柳絮词等诗作都各有高妙,但只有黛玉的诗,写出的是海棠的香魂,问倒的是菊花的心事,叹破的是柳絮韶华白头、飘摇一生的悲凉。她关注的永远是这些花草热闹背后的孤独。就像她自己,热闹和孤独在她身上矛盾又激烈地冲突着,她能在欢宴时体会到人群中的孤独,又能在孤独时得到一个人的精神狂欢。
    众人都赏花,唯有黛玉葬花,她看过了花绽放在人前的笑脸,更要听花在人背后的哭诉。见花惜泪,黛玉才是真正的惜花人。她并非将花木看作是赏玩的对象,她是在用惺惺相惜之心,看待一场生命的悲喜。
    她用葬花,隆重为花的生命礼赞。
    之所以她会频频对花伤怀,是因为她在花的身上看到了自己:一样的花开寂寞、孤芳自赏,一样地飘摇无主、易被雨打风吹去,一样地好景不常在、预感着红颜薄命的结局。
    花,历来都只有美人才能用之作比,杨贵妃被称作有“羞花”之貌,是借助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诗句,那是夸张的溢美之词。而其他女子,谁敢毫不自谦地以花来自喻芳姿呢!就像宋词里问的:“花强妾貌强?”这从来都是女子心底最怕的问题,最怕花比人娇。
    而黛玉却敢以花自比,而且一比再比。其实,这是她在常常展露的自卑自伤背后,更有一种高于旁人的自傲。
    
    黛玉敢以花自比(资料图 图源网络)
    傲不可侵,是内在的风骨;傲不示人,是外在的修养。黛玉不与人说的伤感与骄傲,是她的一种文化贵族心态。
    这种心态,很多人不能理解,是因为我们早已丧失了那样的风骨培养。今天我们如果再去路边葬花,一定会受到嘲讽,因为那种贵族品位的文化理解没有被传承下来。我们身边,太少黛玉和宝玉那样能够撷取自然之美、能够关注细微情怀的人。
    再者,离开了大观园这样生活无忧、诗情画意的理想园,也不容易再找到适合诗意从容生发的土壤了。今天我们生活的土壤,都只为迅速结果而存在,几乎没有一寸土地可以浪费在埋藏梦幻上。我们的步履太过匆匆,我们的灵魂太过焦虑,我们的思维太过单向,我们的心态太过急切。所以,我们把最初的梦都丢了,做梦、怀梦、朝着梦的方向出发,那似乎只能是现实生活之外的一种天方夜谭。
    但是,这种苍白无梦的状态,并不简单是因为我们生活环境的恶劣,而更多是因为我们生活态度的粗陋。
    黛玉之所以会是大观园里唯一肯赏花、更能葬花的人,也是因为她的出身和贾府中人不一样。她的父亲是前朝探花,因此她是知识分子诗书传家的子女,而非贾府子弟乃是靠开国之功而迅速崛起的武官之后。文化世家的熏陶,使黛玉的品位和认知与众不同。这一点,在林妹妹初进荣国府的第一顿晚餐上就表露无遗:黛玉家并不在饭后立即用茶,深谙涵养生息之法;而贾府的生活方式虽富足,却少了一些书香门第的家传教养,少了一些真正讲究的品位和文化浸润的积累。
    所以黛玉的矛盾就在于,既寄人篱下,又高人一筹。
    此身不得不委曲求全,而此心又生在高处不胜寒。
    见花惜泪,是因为那芳菲柔弱似人;以花自比,又是因为黛玉自视甚高。读花解花、怜花葬花,所有这些行为,都是源于她内心细腻的触感与矜持的孤独。
    
    读花解花、怜花葬花(资料图 图源网络)
    而孤独,又正是因为在她的精神深处,常常与旁人无法对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