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是褒是贬?看看唐太宗李世民是怎样评价司马懿的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沈相辉 参加讨论

    文/沈相辉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热播,让原本颇有恶名的司马懿开始受到大众的喜爱。司马懿的谨慎谦恭,让他在事业上能够逢凶化吉、稳妥前进;而他的重视吸收人才,更是为他培养自己的力量提供了保障。司马懿的这些品质,使得电视剧中的魏文帝曹丕用了“完美”一词来评价他。然而,唐朝的明君李世民却并不这样认为。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李世民作为大唐帝国的创业之君,很想从晋朝的兴衰治乱中吸取历史教训,故而曾对晋朝的历史作过一番探索。今日二十四史中的《晋书》里,就有李世民为《宣帝纪》、《武帝纪》等写的史论,里面反映了李世民的认识。宣帝即是司马懿,这里仅看看唐太宗具体论及司马懿其人其事的文字。
    首先看正面肯定的,李世民说:“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这里重点论及司马懿个人的才华,认为司马懿是天纵英才,文治武功都很杰出,善于用人,求贤若渴。李世民指出了司马懿的情性,即城府高深莫测,脾性宽容,行事不露锋芒,善于韬光养晦,应时屈伸。电视剧中荀彧评价司马懿时,用了“静水流深”,正与此同。
    
    静水流深(资料图 图源网络)
    紧接着,李世民的笔锋逐渐由褒到贬了,他说:“(司马懿)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于将危之命。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
    李世民在这段话中认为司马懿是把自己的狡诈之心伪装成忠心,在世道动荡之中求得平安。司马懿因为自己百日之内平定了公孙文懿的叛乱,十天左右就擒获了孟达,所以自认为用兵如神,计谋天下无比。显然,在李世民看来,司马懿是一个表里不一,易于骄傲之人。为了证明自己说法的正确性,李世民接下来举例进行了说明。
    “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而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司马懿形象(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里所论及的事情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死诸葛走生仲达”事件。司马懿率大军抵御诸葛亮,但司马懿坚壁不出。诸葛亮于是给司马懿送去女子服饰,司马懿大怒,决心出战;结果刚到营门,被朝廷的使者一阻拦,司马懿又退了回去。后来诸葛亮病死,司马懿仍旧不敢进军,致使蜀军顺利撤退。李世民认为,当魏、蜀对峙之时,司马懿是占优势的一方,结果兴师动众而来,却无功而返,这显然不是一个优秀将帅的作为。
    从李世民的这一席话中可以看出,他虽然不否定司马懿的才能,但并不认为司马懿就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将帅。或许,按照李世民的标准来看,司马懿可能当不起“大军师”这顶帽子吧。当然,李世民的说法也只是一家之言,况且他本身就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标准自然要比一般人要高出许多。
    
    是者从之,不是者则改之(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作为平凡人的我们,不妨一方面学习一下司马懿的谨慎缜密和重视人才,另一方面也体会一下李世民的这一番话吧。所谓是者从之,不是者则改之,不也挺好的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