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弓难张 “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是清代著名学者郑板桥先生的一段名言。一般而言,我们都是要去追求聪明的处世之道,都不愿去做糊涂或愚笨之人,但糊涂却也不可避免,这就有个取舍问题。板桥先生的注解也给出了答案,这就是关于聪明和糊涂的三重境界。 难得糊涂(资料图 图源网络) 第一重境界:难得糊涂,前提在于先学聪明 难得糊涂并不是要人们都去做糊涂虫,整天浑浑噩噩的什么也不做不学;而是要先去学习立足社会的各种知识,所谓“聪明难”是也。其实“聪明”就是指懂得多理解的深刻,而要想聪明,唯有不断地学习。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首先应该有争先恐后的精神,要有学而不厌的态度。 但仅仅靠此还不能够聪明起来,孔子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孔子强调的是好的学习方法。他指出:一味地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从而陷入迷茫;如果仅仅会思考而不读书学习,不进行知识的积淀,也一样要陷入危殆的境地。有了好的学习态度,再加上好的学习方法,如此不断前进则聪明自然而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资料图 图源网络) 第二重境界:难得糊涂,难在如何选择糊涂 难得糊涂,仅有聪明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如何抉择,何时糊涂何时应该聪明,所谓“糊涂难”是也。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魏其侯窦婴为营救狱中的灌夫而与武安侯田蚡闹翻。因为两人都是外戚,一个是武帝奶奶方的,一个是武帝妈妈方的;一个是前丞相,一个是现丞相,汉武帝不好直接表态,遂决定让两人在东朝廷进行辩论,并让大臣们公开表达自己支持谁。韩安国时任御史大夫,他经过一番审慎思考,发言时既支持了窦婴,也没有说田蚡的不是,把裁判的皮球踢还给了汉武帝;主爵都尉汲黯明确支持窦婴;内史郑当时刚开始支持窦婴,但犹豫了下转而又支持田蚡,惹得汉武帝大怒。 在这里韩安国的表现往往被后人批判为首鼠两端。但仔细想想,他真正地做到了难得糊涂。虽然他知道汉武帝想借此机会扳倒田蚡,而且田蚡也确实蛮横霸道贪赃枉法。但田蚡毕竟是现任丞相,皇帝的舅舅,背后又有太后撑腰,实在惹不起,所以他做出了“糊涂”的最佳选择。毕竟在封建皇权至上的权利场,能做到全身而退才是最重要的。相比较而言,内史郑当时就“糊涂”的不是时候,惹怒了天子,差点丢了小命。 慎重抉择(资料图 图源网络) 第三重境界:难得糊涂,贵在拥有广阔的胸怀 难得糊涂,最难之处在由聪明转入糊涂,要做到“放一著,退一步。”需要当事者有博大的胸襟和气量,这是最高境界。 《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四月,进围邯郸,连战破之。五月甲辰,拔其城,诛王郎。收文书,得吏人与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光武不省,会诸将军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 汉光武帝刘秀在诛灭王郎势力后,收缴了上千封其部下与王郎勾结的来往书信。他并没有将这些信件一一打开,反而当着众将士的面一把火将信件全部烧毁。此举令那些因写过信而惴惴不安的人放心跟着他,整个部队的军心也得以稳定,为最终一统天下打下了良好基础。 胸襟和气量(资料图 图源网络) 如果斤斤计较于部下和敌军的“沟通”,非要一个个查个清楚,这么多人一旦处理不好,哗变造反是极可能发生的。聪明的刘秀揣着明白装糊涂,火烧信件,既烧掉了部下的“罪证”,又赢得了军心,退一步海阔天空,没有宽广的胸怀和大度的气量是做不到的。 聪明与糊涂是我们生活中的必修课,天天要碰到,做人要聪明不能愚钝,但更重要的,我们应学会“难得糊涂”,以应付这个复杂的社会,让自己做到游刃有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