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江 “不与人争得失,惟求己有知能。”少争得失,是非自然远离;修炼自身,无入而不自得。于人于己,善莫大焉。 不与人争得失(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不与人争得失”,人生在世,总免不了一个“争”字。起跑线要争,学习要争,工作也要争,从出生开始就在和人争,和社会争,和大自然争。不知道是否曾停下来问过自己争的有价值、有意义吗?得失之间,其实哪里能事事泾渭分明。人人都愿趋利避害,不知这亏要谁来吃? 《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水利及万物,而不争功。不论卑陷险秽,众人皆恶之地,水都处之而不辞。水虽然有上述这么多善,但没有邀功请赏,争名夺利之心,故而不至于争,不争也就无过了。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资料图 图源网络) 第九章又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所谓“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功成身退,不计眼前一时得失,如此方是天道也。古来智士良臣,声名显著,而斤斤计较眼前利益,不知退隐山林,像越国的文种,汉代的韩信,最终酿成杀身亡家之祸的不少。再看范蠡与张良的境遇,就知天道不爽,不可不知啊。 “惟求己有知能”,《论语》告诉我们:“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君子不以无位而忧虑,而以不能自立而忧患,不以他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而以一心求着让别人了解自己为忧患。这就启示我们,不要发愁没有职位,要担忧的是自己没有用来取得职位的学问与本领。不要发愁没有人了解自己,去追求自己能让别人赏识的本领吧。 “惟求己有知能”(资料图 图源网络) 明代理学大师吴与弼19岁赴京师金陵求学。偶然读到《伊洛渊源录》,慨然有志于道,当即放弃科举考试,闭门钻研四书、五经、诸儒诸录,不下楼者数年。“于是思自奋励,窃慕向焉,而尽焚当时举子文字,誓必至乎圣贤而后已”。 吴与弼一生不应科举,讲学家乡,屡荐不出。明天顺初年,年近古稀的吴与弼已经声名远扬。朝廷派出专人召他进京。英宗皇帝下谕“烦辅东宫”,希望吴与弼教授皇太子。但吴与弼却以“少贱多病,杜迹山林,本无高行”为由请辞。之后英宗三次挽留,三度坚决请辞。最终,英宗只有派遣官员将其送回。吴与弼可算是不求闻达的典范了,一生不求仕进,庶几“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气象。 “自己”往往是一个人最大的敌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自己”往往是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因此,战胜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我们人生历程中所有的学习、进步,都是对旧我的战胜,是新我的胜出。所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有所立,有内涵,才是最重要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