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炎玉 做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了精神的人,就如同行尸走肉,只知道吃喝玩乐,不明白人何以为人;即便荣华富贵加身,也是空有一副皮囊,毫无灵魂。 翻开魏晋的历史,走向竹林的深处,一起来看,那边有哪些风景值得瞻仰,又有哪些泥淖值得警惕。 竹林七贤(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不忘初心,善始善终 嵇康是竹林中最为当之无愧的“贤者”,虽然“竹林七贤”历来皆以阮籍为首,但是嵇康,却是“七贤”的核心人物,甚至精神领袖。 嵇康“有奇才,远迈不群”(《晋书·嵇康传》),娶曹操曾孙女乐亭主为妻,之后无论风云如何变幻,嵇康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是曹魏宗室之婿、读圣贤书之人:大将军司马昭欲聘他为幕府属官,他跑到河东郡躲避;司隶校尉钟会多次盛礼拜访,均遭到他的冷遇;尚书吏部郎山涛离职时举荐他来代替自己,他作《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拒之。 嵇康以“越名教而任自然”(原文出自《晋书·嵇康传》,唐《艺文类聚》整理后作《释私论》),非议商汤、周武王,鄙薄周公、孔子,一月十五日不洗头发和脸皮是经常事,除非非常闷痒,否则绝不洗澡。但他给人的印象却是“若孤松之独立”,喝醉的时候,“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这是非常帅气而且美好的。嵇康临刑东市之时,有三千名太学生请愿拜师;死后,就连“刽子手”司马昭也后悔不已。 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嵇康只活了四十年,却成为那颗“夜空中最亮的星”。可见,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长度,而在重量;也不在于物质,而在精神。 嵇康不忘初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心有所主,外邪不侵 史以“嵇阮”并称,但与大义凛然的嵇康相比,阮籍看似有些“窝囊”:阮籍的父亲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七子”之名,始于曹丕《典论·论文》),但当司马氏掌权之时,他“至慎”,“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世说新语·德行》),得了善终。 然而,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呀!“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晋书·阮籍传》)能像嵇康一样从容就义固然凤毛麟角,但是想要做到阮籍这般有所坚持也是屈指可数:他知司马昭有意和他结为亲家,便一连大醉六十日,令使者无法开口提亲;他虽然嘴上不说,但一见到讨厌之人(如嵇喜)就用白眼,一见到喜欢之人(如嵇康)则用青眼。 《晋书·阮籍传》载:阮籍经常“酒驾”,即携一壶酒,独自驾车,漫无目的地行驶;等到路至尽头,无处可走,他就会痛哭流涕,怅惘而返。阮籍的“穷途之哭”(《滕王阁记》)不是因为车前无路,而是悲痛世道艰难。“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亦能心有所主,名士之称,阮籍无愧。 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圣人,但是,孰可为孰不可为,却是人人都应该知道并且应该做到的。 阮籍心有所主(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用“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论语·颜渊》)来形容钟会对嵇康的态度简直再也恰当不过。 起初,他慕名拜访嵇康,而嵇康正在锻铁,并未以礼相待,他只好无奈地离开;《四本论》著成,他非常想给嵇康看一眼,但又不敢当面给,于是就从门外遥遥地抛进去,抛完也不敢多做停留,立即逃了;后来,他又对司马昭说嵇康“言论放荡,非毁典谟”(《晋书·嵇康传》),应该尽早除了,以绝后患。如此气量狭小,反复无常,不仅害了贤良,还辱没了其父钟繇(曹魏太傅、楷书鼻祖)的声名。 嵇康《广陵散》(资料图 图源网络) 林则徐曾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言行举止,自信不可失;待人接物,胸怀不可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芸芸众生,知者几何? 精神,既是品格修养、气概情怀,也是思想信仰、人生态度,更是道德理念、文化传承。于人而言,如果还有比死更可怕的事情,那一定是丧失了精神。因为躯体,终会腐朽;但是精神,却可永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