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郭齐勇:传统文化扎根中小学的三大关键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郭齐勇 参加讨论

    文/郭齐勇
    国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促进中小学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让我们民族的优秀精神传统在中小学扎根,已成为当下朝野的共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广大教师、孩子心中扎根?本文拟探讨相关问题,就教于方家。
    
    郭齐勇老师(资料图 图源网络)
    理念
    我们首先要叩问的是,我们让中小学生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认为,目的有二:其一是通过浸润,让孩子们学会做一个好人,将来做一个好公民,养成君子人格,有一定的理想境界;其二是慢慢让孩子们懂得并爱好中国文化,将来具有一定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意识。
    传统文化中有知识系统、价值系统与信仰系统,这三者是不可分离的。我们的教育主要是阐释知识,渐成系统,慢慢让孩子们体会其中的价值意蕴。至于终极信念方面,那是他们成人以后,直至晚年,慢慢才能从生命经历中体验到的。
    经史子集的经典中有很多志士仁人的故事,他们堪称楷模,其为人为学之道,千古传颂。我国古代的教育是成人的教育,强调学为做人,肯定人品的修养、陶冶的重要性。
    传统教育的核心是如何使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尤其是道德的人。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以德行为先,以人格修养为重。孔子倡导的“为己之学”,启发人自觉修德、讲学、闻义而行、改过迁善。他主张“士志于道”,“君子怀德”,“仁者安仁”,“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如此则老百姓“有耻且格”。《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这就暗含着修养自身与服务社会的一致,故《大学》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三条纲领是递进的关系。大人之学的内涵:彰明天赋予人的内在德性;在人世间服务大众,除旧布新;以至善理境为最高目标。
    
    君子怀德(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孔子指示了教养的目的在于培养君子人格,追求圣贤的境界。儒家的成圣人成贤人,道家的成真人成至人,佛教的成菩萨成佛陀,都是理想人格的追求。孔子认为,通过教育与修养,人可以把握仁、智、勇“三达德”,成为全面发展的、具备了臧武仲的智慧、公绰的清廉、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经过礼乐的熏陶,可以成为有文采有品味的“成人”。如果达不到以上标准,那至少能做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在长久困顿中也不忘平日的诺言。
    理想的人是全面而纯粹的人。荀子发挥孔子的“成人”思想,指出:“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荀子·劝学》)荀子在这里是说,君子人格的目标是全面、完满的,是通过遍读群书,思索、研究、体验,并以人格典范为榜样不断实践而达到的。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消除防碍纯全之学的利欲的诱惑,扶持、保养坚定的意志与信念,把握住自己,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能坚守做人的原则,正确应对各种形势与环境,最终成就自己,成为完美的人,即真善美如统一的人。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让同学们渐渐地懂我们的历史文化,爱我们的历史文化。民族、历史、文化,三者是有密切关联的。全盘西化思潮的影响,使得人们蔑视、鄙薄自己的祖宗文明,文化虚无主义与价值相对主义流行,遗祸无穷。我们通过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成就自己的过程中渐渐有一种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青年人、成年人对自己文明的文化认同,是我们这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认同的基础。除了文化认同,还有伦理共识,这是法治社会得以建构的基础。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也有助于同学们取得伦理共识,从小对维系家庭、社群的基本伦理有深入骨髓的认知与体验,对长治久安大有裨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