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三国志》经典智慧50则 人生当走英雄之路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儒风大家 儒风大家 参加讨论

    文/儒风大家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主要善于叙事,文笔也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认为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就毁弃了自己本来的著作。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那些史书中,独有陈寿的《三国志》可以同《史记》《汉书》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三国志(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下面,小编精选了《三国志》及裴松之《三国志注》(经典注本)中的精华语句,分谋略篇、修身篇、处世篇、读书篇、奋斗篇,并进行白话翻译和现代解读,期望读者能够从中实实在在地获得智慧教益。
    《三国演义》受到无数中国人的喜爱和推崇,不仅因为其中的故事精彩,更因为其中包含着无数深刻的人生智慧与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中国精神。而《三国志》中这些精华语句,则堪称三国智慧的正源和精华,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源泉!
    谋略篇
    1、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事留变生,后机祸至。
    (卷六《董二袁刘传》裴《注》引《九州春秋》)
    【译文】事情滞留不办就会发生变化,贻误时机就会招来灾祸。
    【启示】当断不断,贻误时机,致使生变而祸至,悔之晚矣!决策时当深以此为戒。
    
    三国之谋略(资料图 图源网络)
    2、领导素质决定团队成败
    权不失机,功在速捷。
    (卷六《董二袁刘传》裴《注》引《献帝传》)
    【译文】权变而不失时机,成功在于行动迅速。
    【启示】作为领导,一项大忌就是见事迟,临机而不决。领导的素质,对于能否把握时机,采取正确的谋略,速捷以成事,具有决定性意义。
    3、不懂权衡利弊,必因小失大
    事固有弃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权一时之势不患本之不固可也。
    (卷十《荀彧荀攸贾诩传》)
    【译文】事情确实常有抛弃这个而采取那个的情况:用大的换掉小的就可以做,用安全的换掉危险的就可以做,权衡一时的形势而不必担心根本不得巩固就可以做。
    【启示】凡谋划中途易辙,弃此取彼,一定要权衡利弊、慎重考虑,切不可因小失大、舍安取危,甚至危及根本。
    4、成大事=善于谋划+把握时机
    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
    (卷十《荀彧荀攸贾诩传》裴《注》引《九州春秋》)
    【译文】难得到而易失去的是时,时候一到就不应再后退的是机。
    【启示】凡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当善于谋划,并善于把握时机。时机一到,就要勇往直前而决不转身退却。
    5、成功的关键,是把握先机
    观古今之成败,能先见事机者,则恒受其福。
    (卷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
    【译文】考察一下古今成败的例子,能先发现事机的人,就总是能得到好处。
    【启示】自古至今,谁能先把握事机,谁就能取得成功或胜利。成功与失败,往往只有一步之差。后知后觉,或时机到了还要左顾右盼、不敢行动者,将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位置。
    6、灵活者活,教条者死
    权变之时,固非一道能定。
    (卷三十七《庞统法正传》裴《注》引《九州春秋》)
    【译文】权宜机变的时候,本来就不是一种办事原则能定的。
    【启示】当变则变,不可死守教条,否则只能坐失良机,而使自己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7、成功之道,就是进退屈伸之道
    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鲜不遂矣。
    (卷二十七《徐胡二王传》)
    【译文】能够以屈求伸,以让求得,以弱求强,很少有不成功的。
    【启示】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所退才能有所进;善于进退屈伸,才能多获成功。
    
    善于进退屈伸(资料图 图源网络)
    8、成大事必备条件:认清形势,等待时机
    智者不为小利移目,不为意似改步,时可而后动,数合而后举。
    (卷四十二《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
    【译文】有智慧的人不被小利与似是而非的状况蒙蔽,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后才开始行动。
    【启示】要想成大事,一不能目光短浅,二不能昏昧妄动,而是要把握形势、等待时机,否则不但不能成事,还会坏事,而陷身困顿危机之中。
    修身篇
    1、坚持自己的操守
    经危蹈险,不易其节;金声玉色,久而弥彰。
    (卷十一《袁张凉国王邴管传》)
    【译文】虽经历危险,而不改变其节操;如同金声玉色般的高贵品质,时间愈久愈能显现出来。
    【启示】烈火炼真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只有经危蹈险,而永不易其节,才能显出一个人真正的伟大和高尚。
    2、君子慎独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弗闻。
    (卷二十《武文世王公传》)
    【译文】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知道戒慎,在别人听不见的时候知道警惕。
    【启示】人要加强自身修养,应该时时处处警惕自己,特别是在无人而独处时,更应知道戒慎和恐惧。如果当着人面是一套,背着人又是一套,那就成了伪君子,早晚会被人发觉和鄙弃。
    3、吃苦就是修行
    但知乐,不知苦;不知苦,必将以骄奢为失。
    (卷二十《武文世王公传》)
    【译文】只知道享乐,不知道艰苦;不知道艰苦的人,一定会因为骄奢而犯过失。
    【启示】只知乐而不知苦,必容易追求奢侈享乐而犯过失,甚至误入歧途。所以,不要害怕吃苦,没有吃过苦的年青人更要引以为戒。
    4、打好基础,根基才牢
    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
    (卷二十七《徐胡二王传》)
    【译文】事情成功得快就败亡得快,成功得晚就能始终保持长久。
    【启示】这句话,对于那些不立根本、不务实际,而希望靠侥幸取巧以求尽早成名的人来说,确实值得引以为戒。所谓欲速则不达、大器晚成。速成的,往往根基不牢。
    5、让别人闭嘴,先要自己闭嘴
    救寒莫若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卷二十七《徐胡二王传》)
    【译文】解除寒冷没有比多穿一件皮衣更好的了,让别人停止对自己的诽谤没有比加强自身修养更好的了。
    【启示】自修以止谤,既是止谤的良法,又是一个人教养的表现。
    
    君子宜修身养性(资料图 图源网络)
    6、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就是修养的体现
    人或毁己,当退而求知于身。
    (卷二十七《徐胡二王传》)
    【译文】如果有人说自己的坏话,应当回过头反省自己。
    【启示】听到别人说对自己不利的话,能够退而反省自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更不对别人进行报复,这是使自己不断进步以及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自身修养的最好体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