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七夕,我们来聊聊中国的情人节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清江 参加讨论

    文/清江
    近年来,随着民族意识的增强和文化自信的提高,大家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到中国传统节日上,特别是关于中国的“情人节”的争论十分热烈,与此相关的节日普遍认为有三个,即正月十五元宵节、三月三日上巳节、七月七日七夕节。那么谁更有资格代表中国的情人节呢?
    正月十五元宵节
    最具盛名的元宵诗词莫过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是元宵观灯的典型场景,明代钱塘瞿佑《双头牡丹灯记》记载:“每岁元夕,于明州张灯五夜。倾城士女,皆得纵观。”正是赏灯的习俗给了幽居闺门的女子得以出外的机会,“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就是对元宵佳节时仕女云集的生动描绘。
    未婚的男女常常借着元宵观灯玩耍之际,为自己物色对象,更有才男俊女借节相会和互诉衷情。如此才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幕的发生。元宵节的爱情因素也就集中在观灯这一活动上,由此引发出无数痴男怨女的因缘际会。
    
    灯火阑珊处(资料图 图源网络)
    传统戏曲中,有关元宵偶遇钟情的故事不胜枚举。如《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夜情订终身,《陈三和五娘》中两人在元宵赏花灯时一见钟情,《破镜重圆》中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重修旧好。
    三月三日上巳节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是杜甫笔下的上巳盛况。三月三原称上巳节,魏晋以后统一将上巳节定在三月初三日。关于三月三的来历就洋溢着浓郁的爱情因素,相传远古时期,地球遭遇大洪水,只有伏羲女娲兄妹因得到乌龟的保护而幸存下来,为了人类的延续,在乌龟的撮合下,兄妹俩结为夫妻,生儿育女,并抟土造人,后来人烟就又逐渐稠密起来。
    
    仲春之月,令会男女(资料图 图源网络)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万物复苏,草长莺飞。上巳节是民间的游春节日,也是青年男女相会、交游、寻找爱情的好时光。《周礼·地官·媒事》云:“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以此顺应天时节令,让青年男女自由约会,甚至私奔交合也不必禁止。使适龄男女都能有室有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七月七日七夕节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又是一年七夕至,牵牛织女遥相会。七夕节在历史的长河中变迁流转,始终不变的是紧密地结合着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二者密不可分,相得益彰。通过牛郎织女故事的代代传诵,七夕的爱情底色愈加鲜明光彩。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离别的悲情占据了诗人的心怀,牵牛织女的故事似乎还带着浓重的悲剧色彩。
    
    牛郎织女(资料图 图源网络)
    唐朝诗人崔涂《七夕》诗云:“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古诗十九首》中的诗人为两人隔河相望不能相见的空间距离发愁担忧,而崔涂则变换视角,以乐观主义的态度从时间角度加以解释,也许人间一年,天上才一日呢。短暂的离别何必伤心。
    而在宋代秦观看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正如君子之交淡如水,情深哪怕路途远。对于今天的社会来说,流动频繁,分别常见,更需要重视这种观念。爱情最重要的是质量,过了保质期的东西就没什么意义了。
    以恋爱过程言之,元宵节赏灯为爱情提供了一片滋生蔓延的土壤,或有一见钟情者。三月三日,草木萌动,人心莫不如此,此时便可顺势发展。谈情说爱,顺天应人。七夕之日,牛郎织女,已成夫妇。昭示婚姻长久之道:天地或有尽时,爱情断无绝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