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朱高正讲《近思录》:读透《论语》《孟子》 再读五经就好办了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朱高正 参加讨论

    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格物穷理第三 之五:读透《论语》《孟子》 再读五经就好办了
    好,我们继续来看。伊川现在告诉我们怎么来读《论语》和《孟子》。
    我在这儿跟大家讲,因为在“格物穷理”里面,《近思录》告诉我们怎么去读《论语》,怎么去读《孟子》,也告诉我们怎么读《春秋》,怎么去读《诗经》,怎么去读《易经》,因为我们时间的关系,我就打算把它集中到——因为现在国学热比较热的是在热什么?热《论语》,热《孟子》,还在热什么?热《易经》——我们集中在这几部经典上面。只要把这几部经典怎么读搞清楚了,其它,你如果想去读《春秋》,你想去读《周礼》,你就按照这个方法去理解。如果每个都去讲的话,没有重点,这样太可惜了。
    我们现在来看,该怎么样来读《论语》和《孟子》。
    程夫子这样说:“学者先须读《论》《孟》。穷得《论》《孟》,自有要约处,以此观他经甚省力。”他说,我们读书人,一定要先读《论语》和《孟子》,只要把《论语》、《孟子》读透了,就自然能够抓住《论语》和《孟子》的“要约处”,“要约处”就是它的精华。然后以《论语》、《孟子》做基础,来读其它的经典,就很省力了。
    为什么?大家要记住,什么叫做经典?大家看看嘛,儒家的经典——《诗》、《书》、《礼》、《乐》、《易》、《春秋》,谁编的?孔夫子编的。孔夫子编《诗》、《书》、《礼》、《乐》、《易》、《春秋》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把前古圣王的格言至论、嘉德懿行,足以垂范后世的,把它整理出来,让我们来学习仿效。所以说孔子了不起!
    
    四书五经(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孔子很谦虚,说他“述而不作”,其实我告诉大家,什么叫“述”?“述”就是把别人所讲的,我把它记述下来;“不作”,就是我没有创作。其实我告诉大家,孔子这个“述而不作”,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创作。因为,只有孔子把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前古圣王的嘉德懿行、格言至论把它记载下来了,整理出来了,才让我们后生晚辈有一个学习仿效的对象。这对中华文明影响是何其地深远?
    那我在这要讲,“五经”里面讲的道理,不是都一样吗?但是,因为《论语》、《孟子》——《论语》是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对话的内容,《孟子》是孟子自己,跟他的弟子像万章、公孙丑,他们一起写下来这七篇。《论语》、《孟子》,因为它更加地活泼,更加容易读,但是它里面所蕴含的道理,不就跟“五经”里面讲的道理是一样的吗?只要你把《论语》、《孟子》的义理熟悉了,你再来读“五经”或“六经”,不就很省事了吗?
    所以程夫子下面说,他说:“《论》、《孟》如丈尺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
    大家看到了吗?他说《论语》和《孟子》就像丈尺权衡一样,什么叫“丈尺权衡”?所谓“丈尺”,就是在量长短的工具;“权衡”,大家知道什么叫“权衡”?“权”就是秤锤,“衡”就是以前在称东西要有一根秤木,就是衡木,这个叫“衡”,然后下面放个秤锤,东西吊上去,秤锤可以加减,东西移到哪里,一看,哦,这是一斤半,在那里刚好达到平衡,也就是吊的东西跟秤锤是一样的。如果秤锤往下沉,表示说这个东西还要往衡木的右边移动,因为它更重一点,才能够平衡。
    所以说,他在这儿讲,《论语》跟《孟子》,就好像要量这个长短的丈尺,或者量轻重的权衡一样。他说,你用《论语》和《孟子》来去度量事物,你就自然而然看得到这件事哪一边有道理,有道理到什么程度。所以说,《论语》跟《孟子》里面所蕴含的义理就像丈尺权衡一样。
    所以说大家看看,只要你把《论语》、《孟子》读透了,这样再来读其它的经典,那就省事了。
    主讲人简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孙。1977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80年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198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著有《近思录通解》,德文著作《论康德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易学专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题》,作品精选集《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