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朱高正讲《近思录》:格物穷理三大方法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朱高正 参加讨论

    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格物穷理第一 之七:格物穷理三大方法
    伊川先生——下一条我们来讲——他教导我们怎么来穷理,这一段是很重要的一段。我先把它念一次给大家看。
    他说:“凡一物上有一理”,也就是只要是一件事情、一个东西,它都有它的道理。其实这个是从哪里来的?在《诗经》里面就讲了,“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大家看到吗?“有物有则”,在《诗经》里面就提到了。我打个比方,我说这个杯子,有没有这个杯子的道理?肯定有杯子的道理,为什么?第一个,杯子一定要能够装水,或者装液体,才叫杯子嘛,对不对?杯子,是我们人饮用液体用的一种器具嘛。所以杯子一定是有杯子的道理。至于杯子是用什么材质做的呢?在以前,可能是用陶器,后来用瓷器,后来用玻璃,现在都可以用纸来做了。所以说,杯子有杯子的道理,只要你能够达到杯子的功用,它可以用不同的材质,是吧?所以说,他说“凡一物上有一理”,任何东西都一定有它自己的道理,也就是它自己的规律。
    “须是穷致其理”,也就是说,我们要了解这个东西,就一定要尽我们的力,追究它所有的道理。他说“穷理亦多端”,也就是我们要穷究义理的方法有很多种,这是伊川很重要的一句话。
    他举了三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就是读书。你读书,大家想想看,读书是不是最重要的?基本上我们要扩大我们的世界,扩大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视界,那就是要通过读书,通过读书,我们就可以讲明义理,这是最普遍的方法。
    第二种方法,“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比如说,举个例,秦始皇有什么伟大的地方?为什么他死掉之后,不到三年,秦王朝就垮掉?你对秦始皇怎么去评论?你就要阅读多少的材料,针对他哪些功、哪些过,对,对在哪里,不对,不对在哪里。他一统天下,是吧?书同文、车同轨,要是没有秦始皇,中国可能就变成另外一个欧洲。他把文字统一了,你看看我们现在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方言,但是秦始皇他统一了文字,这了不起,对吧?我们中国的版图基本上——有人在讲——秦始皇和汉武帝基本上就把中国的版图大致规定下来了,是吧?但是为什么秦王朝会亡掉?不爱惜民力啊!这个秦始皇,他精力旺盛,灭掉一国,就把那一国的都城在咸阳盖一个,还修长城、辟驰道,这些都是劳民伤财。也就是说,秦始皇他不懂得与时俱进,应该天下方平之际,一定要干嘛?天下经过那么久的战乱,最重要的是要与民休养生息,是吧?这个也是透过人物的评比——争论性、争议性的人物的评比,也是磨炼自己格物穷理一个很好的方法。
    然后,我再讲第三个,伊川说:“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也就是说,你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怎么把它处理得妥当。就像我们为什么要开会?开会就是汇总各方意见,你当领导的人就是要总结。总结,统一思想,怎么做,在这里面,也都是在做格物穷理的工作。这就难怪了嘛,有人说并不是读书才是在穷理,其实你只要有心在追求义理的话,就算你在很忙碌都没时间看书,其实你在其间都已经在处理这些事情了。
    所以说我们来看,在这里面,伊川告诉我们,穷理的方法,最基本的有三种:一种就是读书,一种就是论古今人物,第三种就是应接事物。
    好,除了这三种,人家就问他了。有学生问伊川先生说,我们要格物,是要每一件东西都要一个一个来格呢?还是只要彻底格好一个东西,就万理皆通呢?伊川就跟他们讲,说怎么可能格了一个东西就万理皆通啊?我讲句老实话,有没有可能?理论上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可能,但是在现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说,伊川就讲了,说:“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我讲句老实话,岂止颜渊不敢这样说,连孔子也不敢这样讲啊!对不对?所以,伊川说:“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伊川说,应该是这样——今天格一件东西,明天又格一件东西,你养成这个习惯之后,久而久之,积习够了,就自然会融会贯通。
    所以说我在这里要告诉大家,你要格物,也不是说要把天下的道理、天下所有的东西通通格过了,你才会通道理,不是这样。他在这里讲,格物有两个极端,一个是一件一件事情去格。那有一个问题,天底下无穷的事物,我怎么可能格得完呢?这是一个矛盾。另外一个矛盾是说,如果格物是要把天底下所有的东西都格完你才通理,那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人生是有限的,而事物是无穷尽的,你永远格不了,那你就永远通不了理,在这里面有这个矛盾。
    那伊川告诉我们怎么样?其实就是一个辩证的观点。也就是说,我们一件一件,今天格一件东西,明天格一件东西,格久了,你自然就能够通那个理。那个理是不是就是一成不变的永恒的理?也不是,大家要有辩证的观点,也就是我们透过这样的积累之后,我们就会得到一个理,但那个理是相对的义理,也是要不断地一直去追求,那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过程。所以说,大家要记住,穷理是没有终点的,是不断地在穷理。所以说,大家对穷理就要有这么一个正确的看法。
    包括孔子所晓知的义理——孔子是圣人,但是我们可以跟大家这样讲,孔子所晓知的义理,是不是就已经把天地万物所有的道理都吃透了?孔子也不敢这样讲。但至少,我们看看,孔子在处理事情,都是合情入理。所以我们要把孔子作为我们学习的对象,就是这样,也就是今天格一件,明天格一件,久了,自然就贯通了嘛。
    那至于贯通所得到这个理,我们也要谦虚一点,因为随时都可能有新的状况出现,新的事物出现,所以说,我们这个理也是可以在不断地发展的。大家要有这种发展观、辩证观的义理的理解。义理观应该是辩证的,应该是发展的。
    主讲人简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孙。1977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80年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198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著有《近思录通解》,德文著作《论康德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易学专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题》,作品精选集《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