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为学大要第三 之九:做事不要总是想着要得到什么 我们来看下一条。 孔子有这么讲过,“仁者先难而后获”,说一个有仁德的人,他一定是先去做那些比较难做的事,他不会说做任何事情之前,就已经开始说,我做的这件事情可以得到些什么,这叫“先难而后获”。 针对孔子讲的这一句话,程夫子告诉我们:“有为而作,皆先获也。”大家记住,也就是有所为而作,都是“先获也”,先获是最要不得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做这件事情,只因为这件事情是对的,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义务,所以我就去做了,而不是说我做了这件事情,是为了要讨好别人,为了其它的目的,你如果是为了其它的目的来做这件事情,那我可以告诉你,你做这件事情一点道德价值都没有。比如说,举个例来讲,孝顺父亲。孝顺父亲只是因为你们是我的父母,所以我要孝顺你,没有目的。不是说我为了要孝顺你、讨好你,那你将来会不会遗产多分一点给我,如果你心中有这种思想的话,你越孝顺,你就作假作得越厉害,你在道德评价上就越差,这叫不可以有先获之心。所以说,他讲“有为而作”,统统是先获。 孝顺父母没有目的 (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在这儿告诉大家,康德也这样讲的啊。康德说,我们的行为之所以有道德价值,是因为你觉得这件事情是好的,只因为它是好我就去做,因为它是善的我就去做,没有其他的理由。如果说我做了这件事情是为了另外一个目的,我告诉你,这只是工具性,本身没有意义。所以说我们做事情,如果都是用工具性的角度来看,把人都当工具,到最后连自己都被自己当成工具了,那是最大的悲哀。 今天《为学大要》讲到这里,我基本上把两位程夫子有关《为学大要》的精华都跟大家讲过了,那我们下一讲,再来跟大家讲横渠先生怎么样来告诉我们。 主讲人简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孙。1977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80年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198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著有《近思录通解》,德文著作《论康德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易学专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题》,作品精选集《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