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导读第二 之七:《近思录》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无与伦比 所以这个“道统论”,朱熹是怎么把它建立起来的?追到孟子这里,从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孔子之后是谁呀?朱熹就编了四书。也就是得到孔子真传的就两个人,一个就是颜回,一个就是曾参。但颜回早死,曾参比较鲁钝,但他得到真传,曾参就把他所学的传给孔子的孙子孔伋,也就是子思。子思的门人把它传给孟子,也就是说这个道统,到孔子之后就经由曾子、子思,然后传给孟子了。孟子之后是谁呀?关键人物——韩愈,韩文公。韩愈在《原道》这一篇文章里面特别提到这一点,如果没有韩愈振臂直呼,孟子的重要性没办法凸显,孟子因为韩愈的呼吁而受到大家的重视。所以以前大家只读《论语》,没有人读《孟子》,是韩愈以后孟子的地位重要起来,就越来越高了。然后到北宋初期的时候,就开始《大学》、《中庸》被抽出来。《大学》、《中庸》从《小戴礼记》被抽出来之后,到朱熹那里,《大学》跟《中庸》就跟《论语》、《孟子》等量齐观了,就变成四书了。也因为朱熹的关系,《四书》后来的地位就超过了《五经》的地位。 这个《四书》,朱熹一而再再而三跟人家讲,说:“某要人读书,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观古人之微妙处。”什么意思?这就是朱熹要人家,你要怎么读这《四书》?一定要先读《大学》,以便把规模定出来。什么规模?也就是说,你要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内而外,内圣外王,这样出来,对不对?这三纲领、八条目。哪三纲领?就大学之道就“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那八条目就是“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这就把它的规模拉出来了。 《近思录》其实就是朱熹理想中完整版的《大学》,至于袖珍版的《大学》是什么?袖珍版的《大学》其实就是《白鹿洞书院揭示》,五条79个字而已。那你如果要讲《近思录》,要622条,对不对?所以朱熹编撰的《四书》,成立了道统说,也就是从孔子之前,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孔子以后怎么来的?孔子以后就是这样传到颜渊、曾子,曾子传给子思,子思传给孟子,孟子再来一跳,就跳到韩愈了。韩愈再跳下来,跳到谁了?就跳到周敦颐了。 周敦颐——朱熹把他立为道学的开山祖师。为什么朱熹推尊周敦颐?有三个理由。 濂溪先生周敦颐(资料图 图源网络) 第一个,周敦颐他写了《太极图说》。他写的《太极图说》这一篇可以说是把道教的经典把它挪为儒家的经典,这是很重要的。所以朱熹特别把它放在《近思录》卷首的第一条。虽然我很痛恨这一篇《太极图说》耽误了我30多年,但是当我读懂之后,我还是佩服!《太极图说》放在《近思录》第一条,绝对是有道理的。 第二点是什么?周敦颐他带了两位程夫子。其实,北宋五子的灵魂人物就是两位程夫子,为什么?周敦颐是两位程夫子的老师,邵雍是两位程夫子住在洛阳同一个里长达30年以上的老朋友。邵雍要死的时候还交代,说我的墓志铭一定要由程颢来帮我写,后来程颢真的帮他写了。那张载是谁?张载是两位程夫子的表叔,也是两位程夫子的学生。在古代那么讲辈分的,这么杰出这么优秀的表叔愿意来拜自己的表侄儿当老师,可见这两位表侄儿多杰出!所以北宋五子的灵魂就是洛学,就是这两位程夫子。朱熹就得到这两位程夫子的真传了,所以他才会去编写《伊洛渊源录》。《伊洛渊源录》就是专门针对两位程夫子的杰出的弟子,把他们的思想精华萃取出来,叫《伊洛渊源录》。《二程遗书》就是两位程夫子遗留下来的语录,朱熹来编的。所以北宋五子的灵魂就是这两位程夫子。 两位程夫子——我们可以这样讲,《近思录》622条里头,总共从周敦颐那里录了11条,从张载那里录了110条——其他501条,也就80%以上,都是来自于这两位程夫子的。所以说,这样大家就看得很清楚了:也就是韩愈之后,就是周敦颐;那周敦颐传给谁?很清楚,就是这两位程夫子。那两位程夫子传给谁?这就好玩了,站在朱熹的立场,他当然就是把北宋五子的精华统统继承下来了,他就是这个道统的继承者,这个就有点像孟子。孟子讲,刚才我举的那个例子,由尧舜至于汤,由汤至于文王,由文王至于孔子,由孔子到他那里。 那朱熹创立了道统说,其实也是意味着一样的道理——从孔子到孟子,孟子到韩愈,然后由周敦颐开出来的到两位程夫子,总结在他那里。 我在这儿跟大家讲件有趣的事,像王阳明对这一块他就有意见了。他说,前面的我都没意见,然后从周敦颐、程颢再来就是王阳明了,为什么?因为他一定要把这个伊川跟朱熹,因为他想我阳明的心学跟伊川和朱子的理学要做个区隔,但这是另外一回事,我们在这里先不谈。从这里大家就知道,《近思录》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就算是阳明学派,他也不得不推尊周敦颐,推尊程颢,也就是说《近思录》不是对程朱学派来讲很重要,对阳明学来讲也一样重要,对关学来讲也同样地重要。从这儿,大家大概就可以知道,《近思录》在中国文化史上无以伦比的重要地位。 主讲人简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孙。1977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80年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198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著有《近思录通解》,德文著作《论康德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易学专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题》,作品精选集《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