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导读第二 之一:《近思录》是中国哲学史上承先启后的重要经典 上一集我们提到《近思录》也是新儒学的纲领。要讲这个之前,我想起我念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很喜欢读梁启超的东西。梁启超为当代的中国读书人开出了一长串的书单,在那一份书单里,梁启超要求当代的中国的读书人,不管你是学理工的、学医农的、还是学文科的,通通要读。我看到那一份书单我头就晕了。有一次我寒假的时候,我有一个学长,那时候正在念文科博士,我就问他说:“学长,这一串书单你看过几本书?”他看了一下,他说:“大概看不到10%”。我就知道梁启超开的这个书单太不切实际了。 那我在念大学的时候,我看到钱穆先生写的书,他提到:“当代中国读书人最少最少也要读七部经典。”我觉得说七部就比较实际一点。哪七部经典呢?大家听听看。先秦的有四部——《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这四本,分别代表儒家跟道家的经典。然后,第五本是唐朝的《六祖法宝坛经》。大家知道,《六祖法宝坛经》这是六祖慧能——不是他写的,是他讲的,人家记下来的。《坛经》是唯一一部原著是汉语的佛经,竟然是由一个不识字的六祖慧能所写的,大家想想看这很有意思。那我在这里就是要跟大家讲,《论》、《孟》、《老》、《庄》、《坛经》,第六本就是《近思录》,第七本就是《传习录》。 这七本经典里头,《近思录》在这七本经典里边代表着承先启后的角色。怎么说呢?大家看看,因为《近思录》作为新儒学的纲领,它一方面是把《论》《孟》《老》《庄》以及《坛经》的精华统统吸收在《近思录》里头了。然后《传习录》是站在朱子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所以说《近思录》它就是在这一点意义上面,它就扮演了承先启后的角色。 近思录(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们先从后面讲起,很多人读《传习录》没有读《近思录》。我在这儿可以告诉大家,我高三的时候就把《传习录》读了三次了,觉得读《传习录》容易懂,《近思录》不好读。那讲句实话,你如果没有朱子学的基础,你就去读《传习录》,结果是怎么样?你自以为你懂,其实是不懂的。因为什么?因为阳明学他是从朱子学发展出来的,你没有朱子学做基础,你光一开始就讲阳明学,我可以告诉大家,你自以为你懂,其实是不懂的,所以说《近思录》在这里就变成一个很重要的地方。 就像我是研究康德的专家,你搞西方哲学,绕得过康德吗?绕不过的。同样的道理,你研究中国的儒学,绕得过朱子吗?我举最有名的一句话给大家听好了。英国20世纪很有名的一个哲学家叫做罗素,罗素在哲学流派上是属于逻辑实证论的,立场跟康德是完全不一样的,但罗素讲过一句名言,他怎么说?他说:“超过康德有好哲学,略过康德只有坏哲学。”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你如果超越了康德,也就是你有更高的境界了,那是好哲学;你如果忽略了康德,绕过了康德,那只有坏哲学,为什么?因为康德代表着在西方哲学史上,他把经验主义跟理性主义调和了,也就是说经验主义哪些主张有效,理性主义哪些主张过头、哪些才有效,他已经把它摆平了。你如果绕过康德,你再从头来,你不会处理得比康德好一点。所以我在这儿就要告诉大家,朱熹所编的《近思录》也有这样的特色。 主讲人简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孙。1977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80年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198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著有《近思录通解》,德文著作《论康德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易学专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题》,作品精选集《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