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严诗喆 一提到元宵节,大多数人会马上想到赏灯、猜谜、吃元宵等别具雅致的活动。尤其是赏花灯、逛灯市,使得元宵佳节也有“灯节”之称,英语中的The Lantern Festival便为此意。 描写灯节花市之盛景的词作,最著名的要数辛稼轩的《青玉案·元夕》和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了。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当然,这两首词多少带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味,分别通过描写灯节盛况:花灯、烟火、喜悦的游人等,以此作铺垫,最终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感:或是肯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或是对物是人非之现状的慨叹与怅惘…… 爆竹攻狮子(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人们常说“闹元宵”,只是,赏灯猜谜的雅趣,再怎么“闹”,也绝对比不上接下来要介绍的这项元宵民俗--爆竹攻(恭)狮子。这项民俗相较于大家熟知的赏灯猜谜更刺激好玩,更朝气勃发,更具生命力量,也更痛快淋漓地将元宵之“闹”诠释尽致。 “爆竹攻狮子”是广东德庆县的元宵风俗,据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攻”其实表达“恭”的意思,表面上是将点燃的炮竹“攻击”、“进攻”“狮子”,实则表达一份恭敬,一种与“狮子”同喜同乐、打成一片、热闹吉祥的寓意。 “爆竹攻狮子”的情形大致是这样的:开始的时候,“狮子”在锣鼓声中起舞,这是普通、传统的“舞狮”。与此同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一开场便气势如虹,引来围观者众,媒体曾用“万人空巷”来形容此番盛况。接下来,围观的市民、游人可以点燃手中的爆竹,往“狮子”身上投掷,“进攻”“狮子”。“狮子”也乐于走向观众,接受这种独特的“拜年”方式。“狮子”上下跳跃,摆动身姿,鞭炮“噼哩啪啦”地响个不停,在四周炸开,火光、烟雾,震耳欲聋的冲天喜气,让人们相信,在通过这种方式“辟邪除妖”后的这崭新的一年里,会平安吉祥,万事如意。 不论是“进攻”的群众,还是“被攻”的舞狮,都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由此可见活动的刺激和民众参与的热情。锣鼓声起,舞狮腾跃,爆竹飞掷,火光霹雳……围观群众戴着口罩、捂着耳朵,纷纷赶来凑热闹,沾沾喜气,祈福新岁……最能诠释“闹元宵”之“闹”的精神的,非此民俗莫属。 如今,“爆竹攻狮子”已成为广东的一块贺年文化品牌。在元宵佳节这天,不难发现,在德庆舞狮正“闹”的街头,有来自港澳、乃至国外的朋友,慕名而至,一饱眼福,并打算回去与家人朋友分享、夸耀此番独特的体验和见闻呢! 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