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古琴,古代文人的音乐哲学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华夏地理 王俊鹤 参加讨论

    文/王俊鹤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古琴在任何时代里似乎都苍古晦涩,不用追溯到伯牙的知音难觅,即使在名琴纷呈、琴人辈出的唐代,诗人刘长卿也留下了如上悲观的字句。
    
    王鹏使用古琴演奏《高山流水》
    古琴在古代只称“琴”,到了近代为了与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区别,才冠以“古”字,但实际上,在古人眼里,自伏羲造琴以来,古琴天然就带着古老的气息,它似乎永远与时风相悖,无论在哪个朝代,奏响的永远是古音。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用的是一张“太古遗音”琴,想必看中的就是唐琴浓浓的古韵。这把琴仿自中央音乐学院收藏的一张唐代师旷式琴,它的制作者是当代著名斫琴师和古琴艺术家王鹏。
    在北京大兴区的“钧天坊”内,我们见到了王鹏。钧天坊是一个集古琴制作、传承、演出、教学等为一体的古琴生态基地。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国内顶级的古琴录音室和极为现代的古琴演出舞台,但令我们印象更深刻的是,在一间古色古香的演出厅内,琴案背后是一面玻璃幕墙,透过玻璃,外面是嶙峋起伏的山石,清泉涌动,自山顶流淌而下,颇有些高山流水的意境。
    “很多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但我觉得中国人不但有信仰,而且信仰很高级。中国人信仰天地精神,自然山水。”王鹏的语速慢而稳,就像悠扬的琴曲一样不慌不忙,“琴面为天,琴底为地,岳山为高山,琴弦为流水,面对琴就是面对自然”。
    伏羲造琴,以天地自然为模板,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于是琴长三尺六寸五分,一年有十二个月外加四年一次的闰月,于是琴有十三徽。琴头用以承弦的硬木名“岳山”,琴底两个共鸣箱,大的叫“龙池”,小的叫“凤沼”,上山下泽,有龙有凤,象征了天地万象。
    
    古琴传统制作技艺——擦光法
    宋代朱长文将琴的美好品质归纳为:良质、善斫、妙指、正心。良质排在第一位,一张好琴的诞生,首要的就是要找到一段汇聚天地灵气的木头。唐代的斫琴师雷威为觅琴材,独自前往峨眉山,酣饮后,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在风雪中久久伫立,聆听树木在风中发出的声响,挑选其中声音连绵悠扬者伐之。如此这般,方才得一良木。
    “琴面一般用桐木,唐代雷威以后,也用峨眉松,即杉木,它们的共同点是较为松透。琴底多用梓木,较坚硬。”古琴面板需疏松以扬声,底板需坚实以聚声,如此刚柔相济,相反相成,才能形成中和冲淡的沧桑古韵。
    历代斫琴者除了唐代雷氏选用新材外,大多倾向于选用经过时间淘洗的古木。因为它们经历过许多四季寒暑,性质稳定,不会再有扭曲变形,比新伐的木材更为松透,火气小,声音低沉厚润,古韵盎然。因而那些世代留存下来的古琴,琴材的年份往往比制作的年份还要久远。
    
    古琴传统制作技艺——造型法
    不论是新材旧木,经由斫琴师的一双妙手,便化作仲尼、伏羲、神农、落霞、连珠、蕉叶等诸多琴式,寄托着琴人不同的情趣。“仲尼式有圆有方,蕴含着儒家的中庸之道,而伏羲或神农式,一看就古老而庄重。一种极为少见的鹤鸣秋月式,模拟月光照在仙鹤身上投身在地面上的影子,带有较强的文人味道。”
    依照一定的样式斫好琴面、琴底后,须将两者胶合,而后便是髹漆。王世襄在《中国古代漆器》中指出,古琴的髹漆是中国古代漆艺的高境界。与精雕细刻的剔红等漆艺不同,古琴髹漆,重点倒不在于视觉上的美观,而在于听觉之美,即如何通过髹漆来保证或者提高古琴的声音品质。
    
    制作古琴漆面所用到的材料——鹿角霜
    先是上灰胎,将大漆与鹿角霜(用梅花鹿角研磨而成的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在一起,刮到琴体,刮一遍灰胎要干燥十天左右,然后刮第二遍,如是这般,要二十遍以上,灰胎刮完之后历经一年寒暑才干透,而后在灰胎上再用大漆均匀地擦抹数遍,使琴体平整光滑。“髹漆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发声,等木胎充分震动起来,再用灰胎抑制它,形成不大不小,韵味绵长的音色。表面的漆胎是为了光滑,便于走手抚按,美观是次要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