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琴在经过无数次的弹奏振动之后,漆面会形成一些细小的裂纹,称之为“断纹”,这些断纹有的细密如牛毛,有的间隔如蛇腹,有的流畅如流水,有的绽放如梅花……这是时光之手抚过的痕迹,如同瓷器的开片,有自然随意之趣。 有了断纹的琴,便有了一种岁月的沧桑感,更重要的是,断纹还可以改善琴音。上百年的断纹琴通透松沉,声音沉静清澈,抚之如与古人倾谈对饮。“髹漆是抑制声音,不让琴音过强,断纹则相反,它让声音从裂纹里再透出一些,既有抑制,又有释放。” 琴之美,美在其声,外表大多素面朝天。历代古琴也多为素琴,但也有好事者在琴面上八宝髹漆,甚至精雕细刻,镶金戴银,比如日本正仓院所藏的一张唐代的金银平纹琴,以金银薄片贴琴面,形成璀璨的花纹,确实异常精美,但“琴面花哨的图案容易让人找不到音准。” 在光洁的琴面上,唯一应当反射光亮的是十三颗琴徽,它们按照一定之规分布在弦外,是泛音位的标志,意味着七根弦对应十三徽的位置都可以弹出泛音。泛音空灵缥缈,犹如天籁,是古琴一种极富表现力的音色。琴徽多用蚌壳,也有用金或玉做成,古人月下或灯下抚琴,月、烛之光经由琴徽反射形成一个个亮点,便于琴人按弦取音。 嵇康诗云:“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个“挥”字,写出了琴人妙指腾挪于丝弦之间的潇洒。但古琴又名“七弦琴”,早在周代,文王和武王就在宫商角徵羽五弦之外,又增加了文武两弦,为何魏晋的嵇康要说“五弦”?王鹏为我们解答:“嵇康说的五弦可能是五音,文武两弦是少宫和少商,七弦琴,实际上还是五音。” 琴弦作为人与琴之间敏感的连接线,一直在变化发展着。古人用的是丝弦,弹琴亦称“操缦”,缦就是丝绸,用丝弦弹奏,琴音凝重、沉静、古朴,但丝弦易断,并且手指在丝上游走,很容易发出刺耳的摩擦音。今人多用钢丝尼龙弦,声音响,余音长,并且按弦移指,不会产生杂音。 “像管平湖那样技艺卓绝的琴家,可以将丝弦产生的摩擦音变成音乐的节奏,创造出苍古的意境,但绝大多数琴人都做不到。”王鹏认为以钢丝弦取代丝弦是一种进步,并不会损害琴的古朴音色,“钢丝弦做好了,也可以有‘钢弦丝韵’的效果。” 大鹏式——青鸟古琴 倚道琴剑式——无痕 古琴韵味的营造,很大程度上要靠余音,而表现余音,钢弦要优于丝弦。“古琴的哲学性要大于它的音乐性,从一个音符过渡到另一个音符,有着多重思考。如果没有余音,一个音紧接着一个音,就会越弹越快,变成古人反对的‘繁手淫音’,即复杂的指法,情感泛滥的音乐。”古琴的“减字谱”并没有规定音符的时值,音符的长短由琴人自己发挥,有了绵长的余音,才有了古琴中“一些很抽象的哲学、意境和思想的表达。” 古人弹琴并非简单的娱人娱己,而是欲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在高山流水,林泉飞瀑中去感悟生命哲学。“中正平和,清微淡远,这是古琴蕴含的思想,通过修习古琴懂得其中的道理,这是古琴对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意义。” 古琴是一件乐器,但它又不仅仅是一件乐器,它身上所承载的文化意义让它成为了高雅脱俗的象征。明代的屠隆说,文人的书房内一定要壁悬一琴,无论能操是否。“如果挂琴的人懂琴,知道蕴含其中的文化,即使他不会弹,那么便不算附庸风雅,因为它会时时提醒你,中正平和,回归自然。但如果只是摆出来给别人看,那就毫无意义。” 正因为琴人在琴身上有所寄托,所以琴有琴名。唐琴有“九霄环佩”“大圣遗音”,宋琴有“松石间意”“海月清辉”,王鹏为我们展示了一张他手斫的大鹏式“青鸟”琴,琴侧流畅的线条就像被风荡起的神鸟羽翼,抚此琴,当如御风而行,琴人潇洒清越的风姿已如在目前。 王鹏说,一张琴制作出来,就已经同他没有关系了。这张琴在等待懂它,欣赏它的主人。一个音乐家也曾经说过,当一个音符被拨出来,它就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一直在这个世界飘着,只是你听不见。无论是一个音符还是一张琴,它们同样在这宇宙洪荒中寻找知音。 (摄影/陈健 供图/钧天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