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和甜菜:甜味的最大来源 今天制糖最主要的来源,是甘蔗和甜菜。 甘蔗的起源地目前仍有很多争论,有起源于中国说,有起源于印度和印度支那说,也有人认为起源于南太平洋地区。从野生资源的分布来看,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加里曼丹和南太平洋的巴布亚等,都很丰富。可以说这一区域是甘蔗植物起源的中心地带。而当中的中国和印度,则是人工栽培甘蔗和制糖最早的国家。 甘蔗,以及它的一系列古称,听起来和“嚼”的发音都有相似处,被有些学者解读为是其得名的原因。在屈原的《楚辞》中已经写有甘蔗汁,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中也写到甘蔗,除了饮用之外,当时认为还能用来解酒——这个观点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今天人们喝多了之后也常常喝一些白糖水——有学者据此认为我国早在2400多年前已经栽培甘蔗,并且可能进入了榨汁后再利用的较高阶段。 到了汉代,甘蔗已经推进到两湖地区。魏晋南北朝,又进入了江南和四川。及至唐宋,今天的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诸省区,已经普遍有甘蔗分布。明清时候,河南的汝南、郾城、许昌一带也有了甘蔗。这也大体上是中国甘蔗种植的北界了。 将甘蔗汁浓缩成为“蔗饴”或者“石蜜”,也就是液态糖或固态糖的时间,大约也能追溯到汉代以前。到了东汉,从西域进口来的外国“石蜜”得到国人的青睐。 至于砂糖,出现大概在西汉,但是可能当时主要是红砂糖,口味更好的白砂糖当时可能还没有。 唐代是我国制糖的一个大发展时期。一方面,冰糖的生产技术在这一时期趋于成熟,著名的产地有四川遂宁等。另一方面,白砂糖的提炼在中国本土技术的基础上,经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到印度专程学习制糖法之后,迅速发展成熟,生产出了质量远远好过印度的糖。到了明代,中国工匠又发明了“黄泥法”:“其法先取蔗汁煎之,搅以白灰,成黑糖矣。仍置大瓮漏中,候出水尽时,覆以细滑黄土,凡三遍,其色改白。”季羡林先生认为,“在近代工业制糖化学脱色之前,手工制糖脱色的技术,恐怕这是登峰造极的了。” 甜菜原产欧洲地中海周边地区,大约在1500年左右进入中国,但真正发扬光大则晚至1906年。当时先在东北试种,1908年建立第一座机制甜菜糖厂后渐向其他地区推广。主产区在北纬40°以北,包括东北、华北、西北三个产区,其中东北种植最多,南方如贵州毕节、威宁,四川阿坝,湖北恩施和云南曲靖等地,由于有较高的海拔,也种了不少春播甜菜。 中国古代还有一些用其他植物提炼甜味剂的记录,比如“洗心糖”、“蜜草”等,但究竟指什么植物,就很难确定了。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