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顶在头上的规矩:冠制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望洲书院微信号 了兮 参加讨论

    文/了兮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被称作“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左传定公十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所以,服饰礼制和礼乐制,一直贯穿在我们悠远博大的传统血脉中。孔子的重要门生子路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孔悝参与推翻卫国国君的政变,子路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态度力图阻止这场政变,在激烈的战斗中,子路冠下的丝缨被击断,他说:“君子死而冠不免”。在从容结缨正冠的瞬间,被人趁机杀死并剁成肉酱。子路为儒家的信仰而死,更有可能是为寄托这种信仰的形式——汉冠威仪而死的第一人。那么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汉代的冠巾制度。
    霸气威武的秦始皇,秦军所指,一扫六合之后,一切都等于从零开始。可以说,在制度方面更是一穷二白。所以小到计量单位,大到行政区域的划分,都让人伤透脑筋。所以,秦代以前的冠巾制度,极为纷乱。而这一制度真正走向正轨,是在汉代初定时。
    汉代初定后,在日后的发展中,冠制有所变化,但都属于小打小闹,不脱诸冠的基本形制,所以说,汉冠是承上启下的。
    在所有汉冠中,最主要是两种:一是文官所戴的进贤冠,以冠梁多少来区分身份的高低;再是武官所戴的武弁大冠,柒纱制作上饰歇尾或貂尾。汉代的其他冠式大致是在这个基础上变化。
    那么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比较常用的几种。
    
    冕冠
    冕冠
    冕冠是汉服中冕服里的冠式,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冠式,始于周代,也称“旒冠”,俗称“平天冠”。与冕服、赤舄、佩绶等同时在祭祀等大典时穿用。冕,《说文》有解:“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旒统纩。”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参加祭典等典礼活动时所戴的等级最高的礼冠。
    冕冠主要由延、旒、帽卷、玉笄、武、缨、纩、紞等部分组成。周朝礼仪规定,戴冕冠者都要身着冕服,冕冠的基本样式以及这套冕冠制度也一直被后代所沿用。唐代进行改制,创造了天河带,并使用二十四旒。明代以后,冕冠被废除,代之以朝冠。
    
    长冠
    长冠
    长冠又称“斋冠”、“刘氏冠”,祭拜宗庙之服,重要性仅次于冕冠。是一种竹皮冠,高七寸,广三寸,制如板,扁而细长。此冠系列为刘邦所制,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未冠。令求盗之薛治之,时时冠之,及常贵冠,所谓‘刘氏冠’乃是也。”后来定为官员祭服冠,并规定非公乘以上一律不得用。
    
    委貌冠
    委貌冠
    委貌冠又称“玄冠”。行大射礼于辟雍,公卿诸侯、大夫行礼者服之。同古皮弁制,上小下大,形如覆杯,以黑色丝织物制成,长七寸,高四寸。在汉以前又称“章甫”、“毋追”等。可顾名思义,戴此冠时须着玄端素裳。
    建华冠
    建华冠,以铁为柱卷,贯大铜珠九枚,形似缕鹿,下轮大,上轮小,好像汉代盛丝的缕簏。又名鹬冠,可能以鹬羽为饰。祀天地五郊,明堂乐乐舞人所戴。
    
    方山冠
    方山冠
    方山冠,近似进贤冠和高山冠,用五彩縠为之,不常服,惟郊天时从人及卤簿(仪仗)中用之。概为御用舞乐人所戴。
    冠名,亦名“巧士冠”。汉代祭宗庙时乐师所戴。《后汉书·舆服志下》:“方山冠似进贤(冠),以五彩縠为之。祠宗庙,大予、八佾、四时、五行乐服之。冠衣各如其行方之色而舞焉。
    《方山子传》中说明: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