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屈奋斗改变命运!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资料图 图源网络)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司马迁记载的陈胜起事时说的话。原文:“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于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在大泽乡号召起义时说的,意思是有权有势的高贵的人,难道生来就比别人高贵吗?王侯将相的贵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我们应该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敢于起义。表现了陈胜不甘心自己的命运,对命运不公平的不满和对抗。(大泽乡起义为我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大义而光荣牺牲! ![]()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人固有一死,这句话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整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人本来都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雁的羽毛还轻,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书中用这句话赞扬张思德是为人民服务而牺牲,其死重于泰山,进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战士要向张思德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七、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霸王气概,不可一世! ![]() 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叫天下人负我(资料图 图源网络) 曹操误杀吕伯奢,大家都骂他“恩将仇报”,这还不止,他杀了人还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但大家看《三国演义》是确写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他杀了人还口出狂言,这就是人们对他误解的一个原因。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和“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概念好像一样,但只质量不同,第一句话的人指的是吕伯奢,而第二句却是“天下人”,误杀一人和误杀天下人性质可不同。 其实曹操也很后悔,他说的“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和“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口气不同,第二种是狂妄的口气,而第一句则是一种心理安慰。人犯了错,一般心里都说“我没做错,我是对的”虽然后悔,但心里还是有这种想法,这时很常见的心理现象,那句话只不过是曹操的自我安慰。 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心修养,超凡脱俗! ![]()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资料图 图源网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但非诸葛亮的原创。而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此联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谈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语浅而意蕴深刻,充满哲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