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丰言君 很多人会有一个桃花源式的梦想,东晋陶渊明作了那流芳百世的《桃花源记》,同时作了一首诗《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资料图 图源网络) 饮酒·结庐在人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而在现实生活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桃花源对我们而言往往却是可遇不可求。我们在一些电影片段中,会看到一些类似桃花源的场景,但这往往发生中主人公梦境中,终究只是一场梦! 谈到中国古代文人,有关“入世”与“出世”是绕不开的话题。儒家的入世和道家的出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台湾大学哲学系苑举正教授认为: 很多人在工作时候谈入世,退休时候谈出世,先儒家,后道家,但这并不矛盾。 宋朝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可谓如苑教授所说的经历了入世、出世过程。以两首词为例。第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时第二年所写,当时47岁,从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依然壮志未了的情怀,“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间如梦(资料图 图源网络) 而其在黄州第三年写了一首《定风波》,又是另外一种境界了。东坡先生更加豁达、从容,超脱了,所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越来越趋向于道家了。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们在官场或职场哪里会一直顺风顺水,逃脱、逃离只能解决一时问题,时间久了,逃离所至所谓“诗和远方的田野”就变成了眼前的苟且。 一蓑烟雨任平生(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佛祖释迦摩尼一出生就是王子,享受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他却十分苦闷,他的父亲为了让他开心,给他送了很多美女,但他毫无兴趣,一心寻找自己的“自由王国”。 所谓的有和无,多和少,城里和城外……,是相对于每个人目前所处的环境和自我而言,并没有绝对。你所追求的远方,对他人而言或许就是绳索;而你所认为的苟且,对他人而言或许就是远方! 解决不了眼前的困境,企图通过追寻远方来一劳永逸的解决,注定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幻想,梦境破碎其实并不要太久,在窘迫的经济生活,单调重复的生活下……,再美丽的风光也会是狗屎! 朱光潜先生说的“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实际上还是有难度的,对年纪的我们而言,主动积极入世吧,学习有用或无用的东西,而不是选择“率性而为”,追求所谓“远方的田野”式的桃花源!当我们的能力和格局匹配到这样程度时,该来的一定会来! 诗和远方(资料图 图源网络) 回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如果武陵人真带人找到了桃花源,恐怕这个桃花源要变成一地鸡毛了吧,就像江南那一个个周庄式的小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