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以为来日方长,总以为机会时常有,我们却不曾想过,其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人生如电光石火,稍纵即逝,舐犊情深也是永远无法完全报偿的,生命本身就隐藏着不堪一击的脆弱。别让孝心迟到,莫让父母久等,及时行孝,但求无悔! ![]() 及时行孝(资料图 图源网络) 《说文解字》解释“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今生今世,父母只能陪我们走一段路,上苍仅赐予我们一次机缘,倘若我们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总是忙于谋求功名利禄,忙于追逐荣华富贵,以致于忽略父母,遗忘亲人,终至“子欲养而亲不待”,何胜风树之悲,未尝不皋鱼之泣,徒留无限悔痛亦晚矣。 ![]() 别让孝心迟到(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古文轶事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好学,周游诸侯,以歿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简吾事,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汉 韩婴《韩诗外传》 译文大意 孔子在一次出行中,路上听到很悲伤的哭声。孔子说:“快赶快赶!前方有个贤德之人!”去到跟前一看,原来是皋鱼。他身上穿着粗布的衣服,手执镰刀,在路边哭泣。孔子下车与皋鱼说话,问:“你家没有丧事,怎么哭得如此悲伤呢?”皋鱼说:“我有三个过失:从小就喜欢学习,周游各诸侯国,(没有照顾好父母)回来他们已故去,这是过失之一;我好高骛远,不把自己的事放在心上,不愿在庸君手下做事,现在年岁已高仍一事无成,这是过失之二。我曾与朋友交往很深厚,但也都逐渐断绝了来往,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止,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时可父母却都故去了。过去了再也追不回来的是岁月,逝去了再也见不到的是双亲。请允许我从此离别人世(去陪伴逝去的双亲)。”说罢立刻便死去了。孔子说:“弟子们要引以为戒啊,这件事足以使你们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其门下弟子辞别回家奉养双亲的就有十三个人之多。 ![]() 孝顺父母,不必追求轰轰烈烈(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本文出自《韩诗外传》,为西汉韩婴所作。皋鱼之失对我们有很强的警示意义。尽孝应在当下,不要寄希望于未来,因为身体逐渐年迈的父母随时都有可能离我们而去,一旦离开了,想要尽孝也就不可能了。如果我们能在屈指可数的日子里,与父母好好相处,嘘寒问暖,重视他们生活的毎时每处,给予他们关心和理解,也就不会有太多遗憾和痛苦了。 孝顺父母,不必追求轰轰烈烈。很多时候,在子女眼中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在父母心里却是波澜壮阔的大事,让他们久久不能忘怀。所以,即便是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腰背揉揉肩,老人家都会无比的欣慰和满足。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次聊天,甚至一顿家常便饭,身为儿女的只要用心,与父母在一起的每时每刻,都可以给予父母温暖并尽到孝心。 ![]() 要给予父母更多的谅解(资料图 图源网络) 别让孝心迟到,别让父母久等,就要给予父母更多的谅解。做子女的,似乎都曾有过不原谅父母,甚至跟父母耍脾气的经历。天下的父母有的或许贫穷,有的可能无知,抑或存在自私和蛮横,这些都可能成为我们幽怨的理由。可是,静静地想一下,我们甚至可以与曾经势如水火的敌人铸剑为犁,化敌为友,为什么要对给予我们生命的人耿耿于怀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父母也是平凡的人,就算他们真的对我们有过错,也要另当别论、有所区别。 记得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关于对自己母亲的描写,每每读来,都让人感动不已。 “……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责任编辑:admin) |